
学会党建
现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珍藏着当年北海银行清河印钞厂印钞所用的3件物品,三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1992年5月13日,广饶县大王镇杨庄村任丽荣将父亲任正在清河印钞厂工作时雕刻的印钞样版捐献给东营历史博物馆,同时捐赠的还有印钞裁刀和印钞木棍。这件是清河区北海银行的一块印钞版,铜质,长13.5厘米、宽11.8厘米、厚0.05厘米。样版呈长方形,板面反刻“贰角币整版,竖排伍角,贰角,20,留神细看谨防假冒,昌泰000862,莱芜城西”等字样。这块样版是任正同志在北海银行印钞厂工作时雕刻的印钞样版。贰角币整版下边有“留神细看谨防假冒”字样。
北海银行清河印钞厂检验车间
另据老人回忆,1940年北海银行清河分行也曾在今青州市高柳镇许王村设有秘密印钞厂,印制发行北海银行钞票和益寿临广流通辅币,辅币券别有1角、2角、5角三种,在根据地内流通,也可兑换成其他货币。该币的发行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粉碎敌伪经济封锁,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青州高柳许王村距临淄皇城镇许家村仅有3公里,在这么近的距离内不可能同时建有两处印钞厂,因缺乏文字史料记载只能做出推断,这很可能是由于战争形势出于安全需要在两村之间的搬迁流动。
战争年代环境险恶,“益寿临广流通辅币”的发行只好委托信誉良好、营业额大的私营工商业者代为秘密发行。当时临淄县白兔丘的“信昌公司”花边庄、石佛堂的“益兴永”花边庄、皇城营的“德聚公”花边庄、王官庄的“三益成”油坊等商家都曾是“益寿临广流通辅币”的发行投放主力,为树立市场形象取信于民,他们都在流通辅币上加盖自己商号的印章。1939年10月,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四边县民主政府为确保流通辅币的信用,规定以银元为计算单位,十角辅币兑换银元一枚,并以粮食和经济作物及税收作担保,币值稳定信誉卓著因而得以广泛流通,由起始的清河东部地区扩大到清河专署所辖各县,在东至广饶、寿光,西至邹平、长山,南至益都、临淄,北至高苑、博兴、浦台、利津等县的市场上,“益寿临广流通辅币”的流通占有绝对优势,被广大群众称呼为“咱们的票子”。1941年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决定“益寿临广流通辅币”不再流通使用,至1943年2月由该行货币兑收。1943年夏,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改称渤海区,北海银行清河分行也与冀鲁边分行合并为北海银行渤海分行,印发盖有“渤海”区名的北海币。1945年8月29日,北海币在山东省统一流通。
清河区北海银行印钞厂技师任正雕刻的印钞样版
抗战胜利后,北海银行总行移驻临沂县城,主要工作由农村转移至城市,发行科和印钞厂设在临沂城北曲沂、大朱夏。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根据地,总行撤出临沂城,以城乡兼顾逐渐转向农村的要求重新调整机构。1947年2月15日,总行向沂南、沂水一带转移。1948年4月,北海银行总行由五莲县迁至益都,7月总行在益都召开分支行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明确政策原则、制定业务章程。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决定由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组建“中国人民银行”,三行发行所有之货币及其对外一切债权债务,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此时正值淮海战役期间,人民币虽已发行但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华东局请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同意,北海银行继续印发北海币1820亿元,并在济南、烟台和潍坊等11个城市发行定额本票49亿元。1949年4月3日,北海银行总行由益都进驻济南,与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1月1日奉命改称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北海银行各分支机构亦同时更名。
1949年2月15日,由北海银行和各印钞厂150人组成中共华东局领导的“青州纵队”第八支队随军南下,接管官僚资本银行。4月25日,“青州纵队”第八支队从扬州渡过长江,在丹阳进行集中培训,为接收上海官僚资本银行做准备。5月27日,由30多辆卡车组成的“青州纵队”第八支队冒雨向上海出发,他们携带第一套人民币钞票12种原版,准备利用接管后的原国民党中央印制厂上海厂的设备印刷生产人民币。5月28日午间1时许,接管人员和一个连的警卫战士踏入原光复路10号中央印制厂上海厂,5月29日开始印刷人民币,5月30日第一套人民币一元券在上海面市。
“益寿临广流通辅币”诞生于益都县城“益济印刷局”,成长壮大于抗日岁月的益都北部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完成其使命后被北海银行兑收,北海币在山东省统一流通一段时间后逐步被人民币替代,可以自豪地说,益寿临广流通辅币是人民币的雏形和前身之一。益寿临广流通辅币,走过的是一条荆棘坎坷之路,老一辈共产党人和金融前辈筚路蓝缕勇于探索,用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赤诚之心,铸就了我们共和国金融的纯正本色。
北海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三大奠基行之一,益都曾是北海银行的大本营,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启航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的益都县与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发行的人民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割不断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