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党建
鲁西银行成立当年就印发了壹角券、贰角券和伍角券。同鲁西银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泰西银行一样,鲁西银行印刷所的建立也要追溯到泰西银行印刷所。
一、鲁西银行印刷所的建立
1939年3月,陈光、罗荣恒率一一五师进入泰西,开辟了泰西根据地。同年6月至10月,泰西区成立了长清、东平、肥城、宁阳、泰西、平阴等县抗日民主政府。为帮助抗日力量筹措经费和发展根据地经济,泰西区筹建泰西银行,并在肥城县李家溃村建立泰西银行印刷所,印制了一角、二角、五角泰西银行币。年底,印刷所转移至东平县戴庙土山村。
1940年3月,鲁西银行在泰安东平县建立后,泰西银行印刷所变更为鲁西银行印刷所,印刷所业务归鲁西军区供给部领导,行政归鲁西军区政治部领导;泰西银行币停止印刷,改印鲁西银行币;后泰西银行币停止发行,并由鲁西银行收回。5月,鲁西银行建立了第二印刷所,原鲁西银行印刷所改称第一印刷所,下设有石印股、铅印股两个生产组织。秋季大“扫荡”以后,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和第二印刷所在昆山县小许村合并,称第一印刷所,下设石印股、铅印股、裁切股。
二、鲁西币的印制
1940年3月,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在东平县戴庙土山村开始印刷鲁西银行币。印刷所选在既可靠又本分的丁户人家,丁季贤、王相菊夫妇家的三间北屋做为工房。起初由一一五师护送过来的三名技师,郭子贞制作版面,由郑笋(郑洵)协助,反复试制鲁西银行伍角版,第一版由刘震完成印刷。
为确保纸币印刷安全,鲁西银行行长吕麟派供给部指导员刘导生为印刷所第一责任人,1940年4月第一责任人改为供给部会计培训班的指导员张震华(王润生)。6月,一一五师粮秣股股长魏仁斋任第一印刷所所长,张震华任政委。魏仁斋后来还曾担任冀南银行银钞二厂厂长,建国初期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人民印刷厂厂长。
1943年10月,鲁西银行与泰运专署共同筹建了鲁西银行鲁西北印刷所。至此,鲁西银行先后共建立了6个印刷所印制鲁西币,包括第一、二印刷所,第三、第四印刷所,湖西印刷所和鲁西北印刷所。
鲁西银行第四印刷所
鲁西银行存续期间发行的全部鲁西币按版别共分37种,其中本币31种,本票1种,临时流通券5种。1946年底,鲁西币不再印制发行,并逐步回收,经过数次回收,至1949年底鲁西币退出了流通领域。
鲁西银行一元券
鲁西银行五十元券
三、鲁西币的流通
鲁西币的发行为抗日根据地统一货币市场奠定了基础。1942年9月15日,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布《冀鲁豫边区统一市场货币暂行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凡本区内一切公私交易各款,一律以鲁西银行钞票为本位币,所有法币其他杂钞,一律停止流通”。1943年,冀鲁豫行署修订了《冀鲁豫区统一市场货币暂行实施办法》,颁布了《统一市场货币工作组组织办法》。这些办法的施行,确保了鲁西币在根据地的本位币地位。
虽有日伪当局、国民党政府通货膨胀政策和根据地财政大量透支的影响,鲁西银行始终坚持“稳定货币”的方针,按照实际流通需要发行货币,并保持了鲁西银行币币值的相对稳定。截至1945年底,鲁西币流通数达244,853万元,其中财政透支193,400万元,占发行总额的79.26%;用于各项投资和贷款51,450万元,占发行总额的21.08%,其中农业贷款5,500万元,商业投资和贷款21,450万元,工业投资和贷款24,500万元,主要用于军工生产。
随着鲁西币流通量的大幅增加,根据地遏制假币的斗争也在不断推进。1943年5月26日颁发了《查禁假鲁钞暂行办法的通令》和《查禁假鲁钞暂行办法》。《查禁假鲁钞暂行办法的通令》指出:反假斗争是工商局和银行的责任,这一斗争的胜利需要全体军政民的共同努力,反假斗争胜利的关键在于“群众性反假”。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确立了鲁西币在冀鲁豫根据地的本位币地位,排除日伪币、土杂钞及“法币”的工作也基本取得成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抗日根据地的金融体系,粉碎了日寇通过货币战争实施以战养战的罪恶阴谋。
鲁西银行通过发行货币、贷款等银行业务以及开展投资买卖等市场经营活动,筹措了大量的资金,储备了丰富的抗战物资和充足的军需日用品,为战时的革命政权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极为重要的力量,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