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党建
二、乳山北海银行印钞厂、制版厂的贡献及影响
(一)充实“钱袋子”,保障根据地军政开支
1941年的《北海银行总行推行新钞宣传大纲及三个附件》提到,“发行新钞是为了便利市面的金融流通,补救辅币缺乏。发行新钞是以经济游击队来对抗敌伪的经济侵略,新钞可以掩护法币,就如游击队可以掩护正规军一样”。日益严峻的货币斗争和保障军政开支需要,原有的北海币发行规模不能满足抗战经济需要,扩大印钞厂规模迫在眉睫。
北海银行东海印钞厂成立之初,不仅没有机器材料,还缺少技术人员,印刷用的材料大多是通过敌占区地下党的关系动员出来的。从敌占区到根据地,不论是运材料设备还是输送人员,都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印钞厂生活艰苦、条件恶劣、生产紧张,还要随时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一旦发现敌情,就迅速掩埋或转移机器材料和钞票。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北海币的印刷从无到有、从少量到大批、从“壹角”“贰角”“伍角”“壹圆”的小面额辅币到“伍圆”“拾圆”等大面额货币,质量也从简陋到精致,胜利完成了印刷和发行任务,有力支持了山东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解放战争胜利。
(二)开展货币斗争,维护根据地金融市场秩序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法币作为国统区法定货币不仅受到英美两国的支持,在国统区民众中具有一定的信用,在我根据地也普遍流通。抗战时期,日军实行“以战养战”策略,对我根据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货币入侵,以致根据地伪钞猖行、法币贬值、土杂钞盛行,导致严重通货膨胀。1943年,在山东主持财政金融工作的薛暮桥提出:“要稳定北海币币值和根据地的物价,唯一的办法就是驱逐法币,使北海币成为根据地唯一的流通货币。”接到上级通知后,北海印钞厂迅速响应,抓紧制作票版、绘图、印刷,由最初只发行辅币转而开始发行本位币,正面打击假票及日伪币的入侵,取缔各种土杂钞,开展“排法”斗争,逐步在金融领域掌握了斗争主动权,有力维护根据地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
(三)扶助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生产生活
北海银行在保障军政供给、同敌人开展货币斗争的同时,积极支援根据地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采取包括以工代赈,贷款支持农业生产,扶持工、商、合作事业和投资盐业、统筹对外贸易等措施,促进根据地农工商发展。北海银行印钞厂按照北海银行工作部署,奋力投入印钞工作,以充实根据地经济基础。据统计,1942年北海银行上半年的发行任务是600万元,其中布置东海印钞厂印刷拾圆券100万元、壹圆券350万元,共450万元;布置北海印钞厂印壹圆券150万元。然而由于战争环境恶劣,北海印刷厂未能完成印刷任务,只有东海印钞厂印制了拾圆券200万元。
总之,整个抗战期间,地处乳山的北海银行印钞厂、制版厂为支持山东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支援土地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根据地军政供给、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山东根据地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