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党建
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期间,通过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开设分行,强行实施联银券和法币等通货兑换,以图在财政、金融上扼住山东经济的咽喉。日伪政权通过发行伪联银券、朝鲜银行券、日军用票等手段,大肆搜刮山东人民群众的钱财和物资。此外,当时山东货币市场上还充斥着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山东国民政府发行的民生银行币、国民党地方驻军印发的各种流通券,以及各商会和商号印制的“钱帖子”等多种民间私票。整个山东货币市场伪钞猖獗、法币贬值、土杂钞横行,金融秩序陷于极度的紊乱状态。这种金融秩序导致山东根据地内部物价高涨,直接影响了民众及抗日部队的生活问题。面对金融困局,我党要想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就必须疏通根据地金融、整饬根据地货币市场,北海银行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一、北海银行总行在临沂的创建及发展
(一)北海银行总行的筹建及发展
随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财政工作逐步统一并走向正轨,各地陆续建立自己的金融调剂机构,以保障财政供给。1938年12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在沂南岸堤创办了沂蒙根据地。1940年春,中共山东分局指示,“整理北海银行,筹办鲁西、鲁北、清河等地银行”。据此,八路军第一纵队供给部开始着手印制北海银行票供给军需。1940年8月,山东省战工会成立后,为统一全省金融组织和领导,决定在鲁中地区成立北海银行总行,将起源于掖县的胶东北海银行改称为北海银行胶东分行。1940年10月,北海银行总行在沂南宣告成立,由省战工会财政处领导、两机关合署办公;山东纵队供给部组长、财政处长艾楚南任行长,洒海秋任副行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北海银行印钞厂的创建及发展
在北海银行筹建过程中,摆在筹建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印票子解决军费匮乏的问题。1939年冬天,受当时一纵供给部指示,辛葭舟在沂水夏庄村(今属沂南)附近创办了北海银行印钞厂。辛葭舟的儿子辛署明负责帮助北海银行解决印制北海币的设备和技术问题。受设备匮乏和印刷技术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早期印制的北海币以半成品居多,之后需要手工加以改进。
北海银行总行成立后,总行印钞厂设在沂南县大梨峪村,主要任务是印发北海币、为山东八路军部队提供给养、为根据地党政机关提供经费。虽然在日本侵略者的多轮大扫荡中,北海银行印钞设备等生产资料经常受到严重破坏,但总体上仍在不断发展壮大。
到了1940年正月,北海银行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直属单位。当年春天,总行印钞厂搬至南洼庄,设备和人员逐步增加。1941年2月,总行在沂南县大梨峪村建成新印钞厂,成规模印钞,币种包含伍角、壹圆和伍圆券。
沂南县依汶镇大梨峪村北海银行总行印钞厂旧址
平邑县北海银行鲁南印钞长旧址
(三)总行和印钞厂辗转搬迁、艰难发展
1941—1942年,由于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北海银行总行始终没有固定的行址,其组织机构也不断变动。1941年7月7日,总行从财政处脱离出来,由战工会直接领导,行址设在沂南县艾于湖村;是年冬,因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总行迁至东辛村,后又迁至万粮庄;1943年3月,总行随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迁到滨海区,驻莒南县峧山区何家店子村;1943年12月,总行迁驻莒南县李家宅子村;除因日伪军扫荡,又短暂移驻过小山前、山底村外,此后直到总行离开滨海区,都驻于该村。
1945年6月,总行及印钞厂迁回鲁中,驻沂南县马牧池乡西柳沟;1946年2月,总行随山东省政府迁驻临沂城;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总行撤出临沂;1947年2月15日,驻临沂城的党政军撤出,总行撤到沂水;1947年4月1日,华中银行总行迁至山东,与北海银行总行合并,两行组织机构调整后合署办公;1948年初,总行迁至五莲县,后又移驻益都。
1948年12月1日,根据中央部署,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停止发行北海币,北海银行完成了历史使命;1948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指令:“北海银行总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
供稿: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 翁洪服、殷启明;
《山东金融年鉴》编辑部 尹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