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党建
三、辗转发展
1940年4月,115师供给部会计训练班指导员张震华(王润生)接替刘导生,担任鲁西银行印刷所负责人,统管印刷所事务;印刷所共有10名工作人员,翟诚(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纪检组长)负责铅印工作;部队调配青年战士组成警卫班负责保卫工作,由于献伦任班长。1940年5月,鲁西银行第二印刷所在东平段那里成立,原鲁西银行印刷所改称第一印刷所。1940年6月,115师东进纵队六支队粮秣股长魏仁斋调任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所长,原负责人张震华任印刷所政委兼党支部书记。印刷所规模进一步发展:印刷所设有石印股、铅印股两个生产组织;行政上设有会计、材料供应、总务、警卫等部门;干部职工共60多人,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技术工、学徒工和警卫人员等,人员基本上都是从部队抽调来的。其中,石印技术工人有刘震、刘杰三、汪化南、郭子贞、李维周等;铅印技术工人有邓传贵、钟宝德等;裁印技术工人有王之荣等;干部有翟诚、赵侠等。在工作时,他们着农装、配备武器,平时生产、战时自卫。
1940年6月的一天,日军发现在东平湖土山村住有八路军伤员,于是在湖边对土山村进行炮击,八路军伤员和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被迫转移到湖外的大金山,不久又转移到轩辕堂(现名轩堂村,是印刷工人刘震的老家)一带继续生产。
1940年秋,敌人对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的驻地昆山一带进行大扫荡,印刷所石印股、铅印股分头转移;石印股在魏仁斋、张震华率领下安全转移;铅印股由供给部出纳科长刘玉山带领撤离大金山,在转移到七里屯时遭到敌人包围,在突围中丢失印机一台,铅印股技术工人邓传贵、钟宝德、张太泽等被捕,后惨遭杀害。秋季大“扫荡”后,鲁西银行第一、第二印刷所在小徐村合并为第一印刷所,后长期在邻村郭那里进行生产。
1941年1月,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在郭那里成立了工会组织,选举赵荣轩为工会主任、翟诚为秘书。不久,第一印刷所又分为两个印刷所:石印和裁切业务划归第一印刷所,所长魏仁斋、副所长仪华、指导员李南山,仍在郭那里生产;铅印业务划归第二印刷所,所长张海涵、指导员翟诚,主要在段那里生产。
图3: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旧址(东平县轩堂村土房地基)
图4:鲁西银行第二印刷所旧址(东平县段那里村土房)
1941年7月,鲁西区划入冀鲁豫边区,鲁西银行行长吕麟和第一印刷所政委张震华等被调到山东军区(当时津浦线以东为山东军区,津浦线以西为鲁西区)工作,张廉方由鲁西银行副行长升任行长,冀鲁豫军区供给部政委张子重任鲁西银行印刷所政委,领导所属印刷所的党政工作。
1941年冬,日伪对昆山地区进行频繁扫荡,设碉堡、建岗楼,对我根据地实行蚕食、分割,我根据地面积逐渐缩小。鲁西银行第一、第二印刷所无法正常生产,不得不撤出昆山地区,长途跋涉300余里,于1942年初转移到河南省南乐县。转移到南乐县以后,第一、第二印刷所重新合并为第一印刷所,所长魏仁斋、政委张子重,两个所的石印业务、铅印业务分别组成石印组和铅印组。
1942年4月,日伪进行“四三大扫荡”,对南乐地区采用了“铁壁合围”,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全部被日伪军包围,张子重果断决定由党员干部负责,印刷所分成若干小组、各自为战、分散突围。突围成功后,印刷所进行了第二次大转移,由南乐地区转移到范县、濮县,转移队伍划分为若干小队,每队十多个人,包括印刷、裁切、运输、炊事、警卫等各类人员,各队包干负责、各队单住一个村、队与队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
1942年底,鲁西银行总行决定将印刷所再次进行分设,将范县地区的一部分石印、铅印业务迁移到内黄县“沙区”,组建为第一印刷所,所长魏仁斋;将濮县、鄄北地区的石印、铅印组建为第二印刷所,所长翟诚。
1943年,冀鲁豫边区发生严重的旱灾,军民生活遇到了严重困难。鲁西银行根据中央精神,一方面实行“精兵简政”,少数老幼职工被精减,依靠地方就地安置;另一方面动员干部职工开荒种地,开展生产自救。当年,日伪军分春、秋两季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开展残酷的大扫荡。印刷所在地下生产和生活十分困难,但是干部职工继续坚持日夜两班不间断生产,成为能工、能农、能打仗的一支坚强战斗队伍。
图5:鲁西币
四、汇入冀南
自1944年起,国际、国内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日军在中国战场力量日渐衰弱,冀鲁豫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1944年7月,鲁西银行与冀南区行各印刷所实行统一领导,建立厂部,张子重任厂长。
1945年初,鲁西银行印刷所由地下逐步转为地上,工作人员、制钞设备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6月,第四印刷所并入第一印刷所,名称仍为第一印刷所,主要印鲁西银行伍圆、贰拾圆等券别。
图6:鲁西币
1946年1月1日,鲁西银行并入冀南银行,改称冀南银行冀鲁豫区行,对外仍悬挂鲁西银行牌子;鲁西银行第一、第二印刷所分别由沙区、鄄北地区向清丰县集中,与其他印刷所在清丰县组建成冀南银行第二印刷厂。至此,鲁西银行印刷所实现了再一次的华丽转身。
鲁西银行及其第一印刷所,在抗战时期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通过印刷和发行鲁西币,服务和保障了鲁西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军政开支,为根据地的抗日战胜利奠定了基础。鲁西银行还积极发放信贷支持根据地农工商业发展。据统计,截至1943年底,鲁西银行共发放农业贷款2500万元,支持灾民进行抗旱春耕、秋收秋种、纺织和运输等生产;为了进口粮食和发展军工生产,鲁西银行增加了对工商业的投资和贷款。截至1943年底,工业投资和贷款增加到7100万元,商业投资和贷款增加到1950万元。鲁西银行及其第一印刷所,在争取抗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留下了可歌可泣、光辉灿烂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