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党建
采访对象:杜生民,1931年12月生于北京市门头沟,高级政工师,副处级调研员。1947年7月参加革命,1979年10月进入人行苍山县支行任副行长,1983年主持县行工作,1986年随着人、工两行分设担任苍山县人民银行行长,1992年离休。
★
心底无私天地宽 耄耋之年信仰坚
——记兰陵县支行离休老干部杜生民事迹
1984年11月,原苍山县人民银行业务移交县工商银行代管,人员划归工商银行。1986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苍山县支行重新恢复,杜生民任行长,下设人秘、国库会计、金融管理稽核、计划调研、货币发行、保卫6个科室,人员8名。
回忆起人、工两行分设之初的情景,杜老说:“上级领导决定让我担任苍山县人民银行行长,我感到这是党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重托,虽然当时我已年过半百,搞金融又是半路出家,但也要勇敢地挑起这副担子,尽心尽责。”就这样,八个人、六张桌,杜老带着同志们在借用工行的两间房子里建起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大本营。如何开拓县级人民银行的工作,所有人都无所适从,这是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单靠上级发文件、定调子?还是主动探索、求实创新?杜老组织全行人员一次次地召开讨论会议、一遍遍地学习上级文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凭借着对党的忠诚与热忱、凭借着自身的无私与豁达,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带领着苍山县人民银行实现了由经营型向管理型的完美转变。
干好工作,要狠抓思想教育不手软
建行伊始,人员少、班子不全,加之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诱惑和国内“一切向钱看”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使行里的部分同志产生了“人民银行是清水衙门、条件艰苦、不如专业行实惠”的想法,甚至一度影响了正常工作。杜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提拔了一名素质高、原则性强的中层干部为副行长,又从县纪委选调了一名从事多年党的教育工作的干部担任纪检组长,充实进了班子。班子建好了,如何抓思想教育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当时若要不被大环境影响,便要净化好咱们行内的小环境!”于是他和同志们利用下班后的半个小时,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琢磨党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和社论,领悟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开展树典型、学榜样活动。就是这些在别人眼中是“落后的” “不合时宜”的做法,让全行人员在思想上明确了方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行风行貌及人员思想素质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
杜老在行内从不摆老资格,不搞“一言堂”。他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原则办事,在提干、入党等重要问题上都是和大家一起集体研究决定。每季度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可是人民银行的“老传统”了,他在会上总是先发言后表态,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诚心诚意地与大家交换意见,让全行做到思想上相互帮助、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由于行内人员思想根基打的牢、作风硬、团结好,是苍山县支行成为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八九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期间,杜老每天坚持利用大量事实介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危害,用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统一思想认识,向全行人员讲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了职工的社会主义信念,保证全行人员思想坚定,旗帜鲜明,紧紧地团结在党组、支部周围,无一人参与和支持暴乱。
干好工作,要加强金融监管不放松
1987年5月,因当地政府的过多行政干预,致使当年大批蒜薹无法外调销售。眼看着蒜薹一天天腐烂变质,愤怒的蒜农不顾一切冲进了县政府大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万元,县长撤职、县委书记调回原籍。这场“蒜薹事件”仿佛是一根刺,扎在杜老的心头,他是有一些自责的。事件发生前夕,他本已根据价值规律预测了当年全县蒜薹将会出现产大于销的现象,并建议县委、县府尽早采取措施以防止意外问题。但由于当时县里官僚主义作风,对此建议未能重视。极平常的产销矛盾,竟酿成一起严重的恶性事件!
他痛定思痛,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整整两天,翻阅了无数的资料,跑遍了县里所有的产蒜区,提出了“三步走”的策略。一是筹资建库解售难。他提出,蒜薹除了传统的外调收购外,还可以通过贮藏错开销售高峰,创造更多利润。因此,1987年底至1988年初,全县各金融部门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形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6397万元,建成92座恒温库,总贮藏量达6000万斤,摆脱了传统单一的购销方式。二是资金调控抑价高。运用杠杆作用,将贷款与价格挂钩,形成资金按“价”供应,从根源上防止企业因资金充裕而乱抬价的现象。1990年5月前后,组织各家银行开始实施资金调控价格及配套措施,制定“五个优先 五个不贷”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人民银行监控专业银行、专业银行监控开户企业的模式。三是信用评级促贷活。根据归还银行贷款比例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健全程度等内容,对全县恒温库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促使企业销售货款及时归还,加快信贷资金周转。实践证明,“三步走”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1990年,全县1.1亿斤蒜薹销售一空,恒温库蒜薹收购的入库价格平均每斤只有0.36元,比上一年低百分之58%,甚至比外调价格还低10%,购销市场稳定;全县恒温库当年纯获利1240万元;银行部门收回当前投入的流动资金2340万元以及陈欠贷款1325万元,盘活了信贷资金。苍山县的蒜薹价格大战平息了!
如今提起这段经历,杜老仍心有余悸,“当时人们都在质疑这个政策,政府都控制不了价格,银行能管的了吗?银行插手蒜薹购销,这不是引火烧身吗?听到这些闲言碎语,老伴也劝告我,‘革命几十年,眼下就要离休了,何必趟这潭泥水?要是出点差错咋办呀?’是啊,一旦用资金调控价格的办法失败,再次引发“蒜薹事件”等着我的恐怕不是撤职就是查办。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培养起来的银行行长,能看着当地的经济困难不问,能看着银行的资金淤塞不管吗?”
干好工作,要坚持严于律己作表率
由于战争年代艰苦的工作环境,当时年过半百的杜老身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有时犯病疼痛难忍。在行里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之后,一些老战友劝他称好收场,退下来算了;另有一些同志也说现在银行不安全,退下来进保险柜吧。但是杜老说,“我现在还身体还算利索,党培养我多年,我应当为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啊!”他坚持不搞特殊化,工作中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每年在蒜薹购销时期,为保证库款的绝对安全,他都会与轮流值班的干部职工守在阴暗潮湿的值班室里,直到蒜薹购销结束。这个时候,杜老仿佛忘记了自己身上那难忍的疼痛,他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让全行人员钦佩。
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叫“手里有权,兜里就有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杜老干银行后,一些亲戚认为贷款有了靠山,一位干个体户的堂兄多次登门要求杜老帮忙说情要贷款。每次杜老都热情接待,但贷款一分没有。老伴说,“你干银行了以后连咱自己的亲戚都不认了!”杜老说,“你难道还不知道我的脾气吗?贷款的事儿越是亲戚便越要严上三分!”把牢原则关口,杜老以身示范,带头顶住了“以权谋私”的风气。
“多年的部队生活使我养成了严格的纪律观念,转业后又把它带进了银行。部队锻炼了我,银行则进一步提升了我的觉悟。他们觉得我在银行工作,便万事好商量。那个时候啊,社会上吃喝风盛行,你请我候,吃喝拉拢,不符合原则的事酒杯一端也就通了。我只有从严要求自己了,才能从严要求职工,最后才能从整体上从严治理全行。如果我自己都没作出表率,又怎么期望全行能止住这股歪风邪气呢?”
就这样,杜老在人、工两行分设之后,在社会主义信仰的支持下,带领着苍山县人民银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佳绩,先后有省外、省内、全区共计四十多个单位来县行参观学习,而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国或省级金融先进工作者,九零年《金融时报》曾以“心底无私天地宽”为题对他的事迹作了介绍。
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杜老,如今在共和国阳光的沐浴下,更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真理来信仰、作为原则来遵循、作为理想来追求,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学习党的先进理论。耄耋之年的杜老,虽白了头发,却依旧精神矍铄、心向未来。他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守,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