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章推荐
1
面对金融科技的挑战,有必要重视以数据为驱动的监管科技的作用
金融科技不仅承继了传统金融风险,更是在法律层面对监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审慎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逐渐式微,无法适应科技跃迁背景下的金融市场现状。因此,有必要重视以数据为驱动的监管科技的作用。具体规范路径方面,首先,应强化穿透性监管理念;其次,完善相关监管法律的顶层设计;最后,构建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为技术底层架构的监管科技体系。
(详见秦勇等.监管科技:概念重塑、适用逻辑与规范路径.金融发展研究.2021,8.)
2
高管海外背景能够抑制企业违规行为
近年企业违规案件多发,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2012—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会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在外部融资约束较强的环境下,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会减弱。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高管海外学习背景,高管海外工作背景对于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大;高管海外背景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升公司聘请“国际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概率,由此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以上结论为预防与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详见刘爱明等.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1,8.)
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企业价值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伴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成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企业价值提升具有显著影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主要作用维度;企业融资约束发挥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拓宽了企业资金来源,提高了融资效率,缓解了融资约束,促进企业价值的长期提升;财务柔性和社会责任发挥调节效应,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
(详见张晓燕等.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基于中国2011—2018上市A股公司的经验数据.金融发展研究.2021,8.)
4
如何在世贸组织规则下选择有效的国内农业保护政策?
美国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美国农业政策对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农业保护政策是美国农业法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美国农业保护政策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出台的《农业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等关于农业保护政策的基本规定。其中,《农业协定》根据农业补贴政策对市场的扭曲程度由轻到重依次分为绿箱、蓝箱、黄箱、红箱政策。绿箱、蓝箱政策不受规则限制,黄箱政策受到严格的总支出限制,红箱政策被禁止。截至2017年,美国黄箱政策方面补贴没有超过总支出限额,符合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
[详见兰迪·施内普(王宇译).如何在世贸组织规则下选择有效的国内农业保护政策?金融发展研究.2021,8.]
5
资产管理的交易性质、机构、产品及计量等基础性问题
资产管理是现代金融体系“皇冠上的明珠”。作为金融体系中最具活跃度、创新能力最强、最需要系统规范的子行业,资产管理行业是金融发挥资源配置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阵地。本文聚焦基础理论研究,重点结合国内外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深入探讨资产管理的交易性质、机构、产品及计量等基础性问题,力求为“大资管”时代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发展、未来体系构建、监管机制建设等提出有创新价值的政策建议。
(详见杜金富等.对“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1,8.)
6
中、美、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政刺激政策侧重点不同
中、美、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政刺激政策侧重点不同,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差异明显。美国财政政策侧重于救助和纾困,特别是对居民部门进行直接补贴,使得消费复苏显著快于生产;欧洲财政政策侧重于企业就业补助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就业和经济社会稳定,生产复苏较快,消费呈分化复苏态势;中国财政政策侧重增加政府投资与稳企业,生产恢复较快,但对居民部门救助不足,消费恢复偏慢,并将抑制生产复苏。财政政策施行方式对经济运行影响显著,我国应重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政策效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形成国内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详见赵亚琪等.中、美、欧应对疫情财政政策的差异及启示.金融发展研究.2021,8.)
7
P2P平台投资分散度越高越有利于激励平台成交
2018年6月以来,P2P市场问题平台与跑路事件频现,严重危及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满足小额分散这一监管要求的平台而言,高投资分散度能否博得更多投资人青睐、形成更稳定的成交量并由此缓解挤兑风险,是当前亟待检验的课题。而考察分散度能否及如何稳定平台成交量也是解读不同平台抗挤兑能力为何截然不同的关键。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分散度对成交量具有正向影响,即投资者确实更加青睐小额分散类投资平台;(2)上述正向影响只对投资领域较为多元化的P2P平台成立,而对深耕专一业务领域的P2P平台而言,分散度过高意味着资金不能充分匹配到行业优质核心客户,进而削弱出借意愿;(3)平台越是满足小额分散特征,其合规性越强,越有助于降低投资人对平台的风险感知,从而间接提升平台成交量。文章从投资分散度这一业务特征出发,拓展了P2P成交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反思业务特征与挤兑风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视角。
(详见李淑琪等.P2P平台分散度、用户风险感知与平台成交量.金融发展研究.2021,8.)
8
竞争性行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于垄断性行业
本文以“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出台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测度了不同行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低程度及降低成效差异。研究发现:竞争性行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于垄断性行业;政策出台显著降低了竞争性行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且降低幅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递增趋势;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政策响应更加积极,政策效果更加明显。
(详见朱迪.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度性交易成本测度及降低成效差异比较.金融发展研究.2021,8.)
9
买卖权平价关系偏离能够预测标的资产未来的收益信息
选取隐含波动率差指标,以上证50ETF期权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期权市场买卖权平价关系偏离能否预测标的资产未来的收益信息。将分组分析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相融合,并将样本数据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发展初期期权市场包含标的资产未来较短时间内的收益信息,但信息含量很少;随着期权市场的发展,即在发展中期和发展期,期权市场包含标的资产未来更长时间范围内的收益信息且信息方向发生改变;期权市场能否准确预测现货市场信息与投资者情绪显著相关。
(详见崔海蓉等.买卖权平价关系偏离能预测现货市场收益吗?——基于上证50ETF期权的实证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1,8.)
10
预测精度更高的ELM神经网络可为气温衍生品定价奠定基础
气温衍生品是一种用来规避天气风险的新型金融工具,它对能源、农业和旅游业等行业的稳健运行、绿色金融的发展、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选取我国六个典型城市2009—2018年的日平均气温作为样本数据,利用ELM神经网络模型对气温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与误差分析,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气温衍生品定价。研究结果表明,ELM神经网络较AR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气温预测精度有显著提高,可为气温衍生品的定价奠定基础。
(详见杨刚等.碳中和背景下气温衍生品定价研究——基于ELM神经网络方法.金融发展研究.2021,8.)
11
社交媒体加剧投资者注意力与行为传染
本文基于投资者有限理性及其在媒介信息与社会化交互作用下注意力及决策的传染机制,分析游戏驿站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与情绪因素的影响下,注意力聚焦与行为传染的过程,以及导致股价与交易量大幅波动的后果。分析结果认为,在社交媒体时代,操纵市场行为的认定、投资者分类管理、信息披露监管及企业财务信息披露都应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详见林建秀.社交媒体时代投资者行为传染及其启示——以游戏驿站为例的事件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21,8.)
12
金融风险处置中,地方政府如何推动开展共同治理和秩序修复?
金融风险处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来自原有的金融交易秩序已经陷入失序或者无序状态。某市LG公司的风险处置实践表明,地方政府在企业破产倒闭和金融高度风险的临界点上,采用适当干预和市场操作手段,及时引入并激活外在变量参与企业重组,通过一系列扎实的组织、撮合、协调、协商等工作,引发参与各方朝着预期方向转化和优化,进而形成共同治理和修复交易秩序的最终目的。
(详见陈立芳.金融风险处置中的共同治理问题研究:LG公司案例.金融发展研究.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