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章推荐
1、英国如何进行金融数据治理?
金融数据治理的目标是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充分释放金融数据价值,包括治理愿景、监管体系、基础设施、技术工具等要素,涉及数据归属与确权、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共享与交换等基本环节。英格兰银行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分工协作推进金融数据治理,进行数字监管报告改革、金融业数据收集和使用、数据跨境转移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构建了以通用数据标准和现代化报告规则为基础的高效高质金融监管数据收集流程,并通过以监管科技为工具的自我革新为金融产品创新和业态优化提供保障,实现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市场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职能使命。这为正在进行金融数据治理现代化建设以助力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详见左振颖等.英国金融数据治理:框架、重点与启示.金融发展研究.2023,7.)
2、数字化转型显著加快了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速度
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加快了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速度。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代理成本两条路径促进了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数字化转型主要影响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速度,而对向下调整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对于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大。数字化转型对资本结构调整方式影响的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的概率。
(详见张焰朝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影响资本结构决策吗?——来自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23,7.)
3、“国家队”持股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
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金融化视角考察“国家队”持股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信息环境是“国家队”持股抑制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投机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以及“国家队”持股比例较高时,其抑制作用越强;在抑制金融化趋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国家队”持股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亦为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详见乔贵涛等.“国家队”持股与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金融化视角的经验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23,7.)
4、气候变化对高碳企业资产负债率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溢出效应
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而且会对金融系统稳定造成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分位数、时域和频域连通性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高碳行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极端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高碳企业的影响,以及高碳企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均远高于正常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上述变量的影响。其次,气候变化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且重大事件加剧了变量的溢出效应。因而,相较于长期风险,应当重点关注气候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对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冲击。
(详见刘文欢等.气候变化下高碳企业转型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3,7.)
5、全球宏观政策调整方向:重建财政缓冲机制稳定货币金融体系
世界经济正在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的阴霾,但挑战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上升、通货膨胀高企等问题不容忽视。为此,货币政策方面,应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重点,稳定货币金融体系;财政政策方面,应进行财政整顿,重建财政缓冲机制。
〔详见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王宇译).全球宏观政策调整方向:重建财政缓冲机制稳定货币金融体系.金融发展研究.2023,7.〕
6、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定价、审计延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职位晋升带来的利益差距在激励高管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可能诱发高管自利性动机,带来激励负效应。基于此,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高管晋升激励对审计定价及审计延迟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定价、审计延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审计定价的提高源于审计投入的增加和风险溢价的收取。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在CEO变更频繁时更为明显,此时审计师会进一步收取风险溢价以增加审计费用;产权细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时,高管薪酬激励与审计定价、审计延迟之间的关系差异显著;代理成本在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定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师定价行为的文献研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高管晋升激励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机理。
(详见李世辉等.高管晋升激励、审计定价与审计延迟.金融发展研究.2023,7.)
7、我国股权投资在募投管退方面仍存在不足
科技创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存在复杂性和偶然性,特别需要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基金的长期支持。对杭州、合肥、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调研发现,我国股权投资在募投管退四个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是长线资金配置比例低、地方财力有限、国际资金减少等导致募资难;二是国有资本主导,市场化资金不足,地方政府替代市场职能导致投资存在隐忧;三是审批式监管导致项目管理限制过多,监管不确定性较大,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地存在难度;四是退出渠道不畅,上市趋紧,并购退出占比低。为加强对科创企业的长期资金支持,需从完善长期资本投资机制、健全政府性基金管理运作机制、优化监管与考核、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股权投资市场。
(详见张雪春等.募投管退问题限制我国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创新.金融发展研究.2023,7.)
8、金融健康研究的“前世今生”
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金融健康是提升个体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筑牢金融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微观基础。在梳理金融健康相关文献研究现状、演进脉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当前国际金融健康研究的核心主题集中于概念框架阐述、群体视角剖析和前因后果追溯等方面;近十年涌现出三个新兴议题,即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金融健康,新兴成年群体的金融健康以及各国官方机构对金融健康的系统研究;当前国际研究融合了金融社会化、金融韧性以及与医疗卫生领域的学科交叉等多个前沿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从针对不同群体金融健康水平的多维度测量、基于宏微观因素的影响机制探究以及明晰其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入手,为增强金融韧性、提升金融健康水平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对策建议。
(详见贾萌等.金融健康的概念框架、演进趋势与前沿展望.金融发展研究.2023,7.)
9、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绿色信贷的投放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能否赋能绿色信贷发展,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绿色转型?本文创新性地从商业银行内部视角出发,基于2012—2021年22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探究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调整信贷配置和降低信贷风险显著促进了绿色信贷的投放。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在规模小、资本充足率高的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以助力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
(详见黄磊等.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视角.金融发展研究.2023,7.)
10、梳理银行风险处置措施的历史演变为我国完善银行风险处置机制提供参考
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涉及面广、敏感性强、成本高,对金融体系和社会稳定都有较大影响。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自1257年以来历次银行风险处置情况,分析了银行风险处置措施的历史演变。研究发现:一是政府对银行风险处置逐渐积极主动,资本注入和担保类处置措施的使用频率增加,且更多使用多样化、灵活性的组合措施;二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银行风险处置措施分别表现出“群体性”和“单一性”特征;三是市场化处置程度越高、风险处置机制越完善的市场,处置效果更优、财政负担越低;四是银行风险处置主导部门从“财政”主导逐步转向“财政”与“中央银行”各有分工的模式。建议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升市场化处置程度,强化银行自救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存款保险机制作用,完善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
(详见杨小玄等.银行风险处置措施的历史演变及启示.金融发展研究.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