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章推荐
1、山东省经济周期平稳化现象研究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大台阶,同时“平稳”特征鲜明,经济增长波动趋缓现象显著。从与全国经济的关系来看,山东省经济增速与全国经济增速同频变化,但经济波动整体强于全国水平;充当全国经济的“风向标”,与全国经济增长存在“领先—滞后”关系;具备“挑大梁”优势,有效带动全国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稳大盘”作用,经济增长趋稳化特征强于全国水平。进一步从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视角拆解山东省经济波动来源,结果发现第二产业波动是近年来山东省经济波动的最大贡献因素。从经济周期视角来看,投资既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也是山东省经济波动的最大贡献因素。建议山东省充分发挥领先带动、预警引领及辐射影响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山东担当;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优势,结合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与发展态势,力求在经济扩张期牵头引领,在经济收缩期率先反弹;驱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详见辛树人.山东省经济周期平稳化现象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3,12.)
2、第三方认证对绿色债券信用利差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市场规范运行的先决条件,而第三方认证作为绿色债券发行中重要的认证评估环节,对于防范“洗绿”等行为、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我国发行的719只绿色债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第三方认证对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将其置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予以讨论。研究发现:第三方认证对绿色债券信用利差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尤其对高信用评级、中西部地区发行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的绿色债券而言,其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揭示了第三方认证通过影响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流动性风险两个路径来降低绿色债券信用利差。拓展性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第三方认证对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充分发挥第三方认证作用并以此推动绿色债券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详见范云朋等.第三方认证对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金融发展研究.2023,12.)
3、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显著推动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并购
“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并购是重污染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从作用机制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增加环境规制强度和提供财政支持推动重污染企业开展绿色并购;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竞争度高的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此,应综合考虑地区、行业和企业特征,针对性完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重污染企业要积极响应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借助绿色并购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详见张娆等.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否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金融发展研究.2023,12.)
4、论新形势下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及其相互影响
金融危机后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但可能会造成潜在的金融风险积累,威胁金融稳定。为了应对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各国中央银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从低利率向高利率的转变使得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以及二者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催生了英国养老基金危机和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等金融风险事件。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稳定政策目标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非一致性。但是,货币政策不能对金融不稳定风险无动于衷。中央银行应当将货币政策重点放在总量目标上,同时使用“贴现窗口”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维护金融稳定。
〔详见迈克尔·巴尔(王宇译).论新形势下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及其相互影响.金融发展研究.2023,12.〕
5、不同情境下城投债增信效力存在差异
本文在比较分析各种增信措施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方城投平台分散化情境特征,同时聚焦于城投债一二级市场的融资成本与交易流动性,利用2015—2022年城投债发行交易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情境下城投债的增信效力问题。研究发现,不同情境下城投债增信效力存在差异,对于弱资信城投平台而言,增信虽然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债项评级,但并不能改善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与流动性。对于强资信城投平台,增信在实现债项评级跃升的同时,还优化了债券发行成本,提高了债券的流动性。此外,不同增信措施的有效性存在着分化。第三方专业担保增信效力较强,其他担保增信和抵质押增信只能改善债项评级,风险缓释(保护)工具增信在改进债券流动性的同时,增加了债券发行成本。
(详见徐金球.城投债增信研究:情境差异与效力比较.金融发展研究.2023,12.)
6、新关联网络下两类机构间的总体关联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基于传统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等)和新型类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其他类金融机构等)两类复杂主体构成的新关联网络这一复杂系统,利用2012—2022年上市机构数据,基于TENET方法构建尾部风险溢出网络,刻画新关联网络中机构关联度,进而分析两类机构关联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新关联网络下两类机构间的总体关联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危机与经济下行时处于高位水平;新型类金融机构对其自身和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较为强烈,部门内部风险溢出强度高于跨部门风险溢出强度;新型类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入强度和溢出强度在危机发生时较高;银行和保险部门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更高,同时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在完善中国版监管沙盒制度模式的同时,强化新型类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建设和外部监管,发展传统金融机构跨部门协同监管路径。
(详见谭中明等.基于新关联网络的金融机构关联度及其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3,12.)
7、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会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6—2015年地级市地方债数据与中国新三板企业数据,量化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会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融资缺口。经过检验,上述结论在地区层面同样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对现金流较低、规模较小、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作用更显著;挤出效应仅存在于私营企业中;在市场化程度以及信贷配置效率较高的非西部地区,挤出效应更为显著。本文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详见项东等.地方政府债务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来自新三板企业的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23,12.)
8、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市场操纵行为
基于收盘价操纵的股价特征,本文构建了收盘价操纵识别模型,并对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检测,采用识别模型的甄别结果,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市场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抑制市场操纵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和股票流动性抑制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信息透明度和股票流动性越高,企业被操纵的可能性越低。同时,在信息环境质量低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股票市场操纵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从市场操纵角度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意义提供了有益参考,研究结论对治理股票市场非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详见郑婉清等.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市场操纵吗?——基于高频数据的收盘价操纵识别模型.金融发展研究.2023,12.)
9、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总溢出水平呈U形结构
地缘冲突、重大灾害等极端风险事件可能引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将进一步传导至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体系。讨论极端状态下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特征,厘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溢出水平及方向,可为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运行企稳、应对市场冲击、及时阻断风险传染路径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不同分位点方向性溢出水平的测度对地缘冲突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间的风险传递与溢出关联展开探讨。结果表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总溢出水平呈U形结构,溢出强度与冲击规模呈正相关;在极端市场状态下大宗商品市场间的溢入、溢出水平显著提升,风险溢出呈现出非对称与异质性特征,能源商品市场占据大宗商品市场风险溢出的主导地位。
(详见田艳芬等.极端状态下国际大宗商品风险溢出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