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章推荐
1、绿色信贷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抑制低碳企业金融投资
低碳企业能否在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下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并积极投身实体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绿色信贷指引》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基于融资约束和投资动机的双重机制,利用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低碳企业金融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显著抑制低碳企业金融投资,较好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实体经济。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金融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抑制效应源于融资约束缓解削弱了企业金融投资的“蓄水池”动机和“投资替代”动机,并且该逻辑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规制强度调节效应的验证。此外,影响融资约束和投资动机的多种因素导致了绿色信贷政策效果的异质性。据此,应构建多层次绿色信贷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营造健康金融生态环境,以防范企业“漂绿”行为,建立兼顾防风险、治污染和促经济的金融政策体系。
(详见崔惠颖等.绿色信贷政策与低碳企业金融投资——基于融资约束和投资动机的双重检验.金融发展研究.2024,9.)
2、中国新质生产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加强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可以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本文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测算了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的动态演进特征,并结合文本分析和QAP回归模型探讨了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的复杂度逐年增加,网络关联和互动不断增强,其中东部沿海省份始终处于核心区域,中部省份逐渐进入核心区,而东北地区始终处于边缘区域。此外,QAP回归结果显示,加强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可以显著提升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详见魏峰等.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进及驱动力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24,9.)
3、浓厚的投机文化氛围会导致地方银行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加剧其信贷风险
投机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地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浓厚的投机文化氛围会导致地方银行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会加剧其信贷风险。一方面,投机文化可以通过促使地方银行过度进行风险承担和过度加速资本周转两条途径加剧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净利差收窄和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压力均会加剧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可以抑制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宏观审慎管理方面,收紧贷款发放条件和提高流动性要求均有助于抑制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单纯提高静态的资本要求则容易造成“逆向激励”的问题。
(详见王龑等.地域投机文化如何影响地方银行信贷风险?——兼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影响.金融发展研究.2024,9.)
4、如何借鉴美国保险业监管模式?
美国保险业监管框架特点鲜明,其职能分工呈现各州、联邦政府、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三驾马车”并行的特征。具体到保险监管操作上,美国保险业监管以公司治理、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统筹协调保险业市场。美国各州的保险业监管规则差异较大,联邦与州的监管之间存在持续博弈,同时也展现出明显关注企业行为的趋势。对美国保险业监管现状展开分析研究,对我国保险业监管进一步增强统筹协调、开展多层协同、丰富监管层次具有借鉴意义。
(详见熊鹭等.三驾马车”和“三支柱”监管——美国保险业监管模式的实践与启示.金融发展研究.2024,9.)
5、银行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提升企业要素配置效率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来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
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在企业信贷市场的竞争力,还能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质效,是建设金融强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运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造企业层面银行金融科技影响加权指标以及企业周边碳排放总量指标,分析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机制分析显示,银行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提升企业要素配置效率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来降低企业周边碳排放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规模较大、所在省份金融发展程度较高、非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在国有银行贷款的企业而言,银行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引导企业开展事前绿色创新投资活动而非事后污染治理活动来实现碳减排。为此,建议引导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提升企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实施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精准有效支持和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
(详见卢小祁等.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降低企业周边碳排放吗?金融发展研究.2024,9.)
6、金融科技的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银企金融科技发展一致性显著增强了该促进效果
金融科技能够打破传统融资规则约束,成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手段。本文着眼于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检验金融科技的融资效应和监督治理效应在二者间的中介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表现出更强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银行监督治理能力、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此外,银企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银企金融科技发展一致性显著增强了金融科技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研究结论对于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详见郭娜等.金融科技能否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动力?——来自银企信贷匹配的经验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24,9.)
7、金融科技可通过加快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已成为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引擎。选取2013—2022年280个地级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统计学模型,明晰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正向赋能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可通过加快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一线城市与胡焕庸线东南侧,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驱动效应更为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跨过单一门槛,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态势。据此,有必要嵌入数字技术,释放金融科技动能;布局未来产业,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优化金融生态,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详见许芳等.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基于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中介效应.金融发展研究.2024,9.)
8、如何发挥公共数据信托化有偿授权运营模式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公共数据信托是公共数据资产管理与公共数据治理的新兴模式,是我国公共数据有偿授权运营的创新实践探索。公共数据委托方以所持有公共数据的部分或全部权利与权益设立信托,依托信托的法律功能与金融功能破解公共数据有偿授权运营中的数据确权、交易信任与利益分配等问题,实现公共数据安全与增值性开发利用双重目标,促进公共数据由资源化到资产化再到资本化的价值生成。对中国式公共数据信托化有偿授权运营模式的深入探究既是对当前公共数据运营、数字治理、数字中国、数据财政建设等重大热点理论问题的回应,也为当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开展公共数据信托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和指引,推动实现以公共数据运营引领数据要素市场化培育,释放公共数据价值,赋能数字政府建设、数字治理与数字经济发展。
(详见郑方方等.公共数据信托化有偿授权运营的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4,9.)
9、如何优化私契约型私募基金强制清算制度?
私募基金过度依赖IPO的退出模式导致了“退出难”问题,探索私募基金的强制清算制度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保障私募基金投资人权益。但是目前契约型私募基金的强制清算存在着缺少法定强制清算情形、清算主体义务规定不明、清算程序执行缺乏监督、清算组工作机制不畅的现实困境。因此,从启动到治理,再到清算后的事务处理,需要建构起完善的制度流程。首先,完善强制清算的启动程序,明确基金管理人为清算义务主体;其次,完善清算组内部治理机制,明确清算小组的成员组成和更换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再次,选择性地引入司法鉴定程序;最后,完善清算后的职责体系,确保契约型私募基金的强制清算合法合规,使契约型私募基金强制清算制度的构建沿着法治化轨道有序展开。
(详见林培晓等.契约型私募基金强制清算的现实困境与制度优化.金融发展研究.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