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融学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会简介 会员单位 相关制度 动态通知 课题管理 会 刊 科普之窗
今天是: 星期
最新公告:
请会员单位及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查看首页的“会员账户使用手册” 请会员单位查看课题申报通知,在线申报 欢迎订阅《远离信用“黑名单”》 2014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第二批)结题时间安排
 

会刊

投稿方式 征稿启示 各期要目 重点文章推荐 审稿进度 会刊动态

热点新闻

2025年5月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 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等多部门联... 2025年4月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 2025年3月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 供应链票据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 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管理...

重点文章推荐

【研究概要】《金融发展研究》2025年第4期重要观点摘编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次数:16  发布人:
期次:
 

1、企业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绩效下降主要源于代理成本的上升

研究基于2013—2023年沪深证券交易所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事件研究法对“股权再融资绩效下降之谜”进行了系统性再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确实存在显著的绩效下滑现象,且这种负向效应具有持续性,在融资后第五年仍未明显减弱;通过分时段稳健性检验发现,自2019年再融资政策放宽以来,融资企业的绩效下降趋势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股权再融资后双重代理成本同步上升是企业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异质性分析显示,较高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以及国有产权属性能够有效缓解再融资的负面经济效应,而较高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则会加剧这一效应。研究结论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优化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详见吕峻和李莎.“股权再融资绩效下降之谜”——基于上市公司定向融资的再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25,4.)

2、交叉性金融风险是如何生成和传染的?

在我国混业经营深化与交叉性金融风险积聚的背景下,本文基于LASSO-VAR模型与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构建了31家金融机构的高维动态风险关联网络,系统解析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与传染路径。研究发现:(1)金融体系风险关联总水平呈现“危机驱动型”波动特征,其演变趋势与交叉性金融业务规模扩张显著同步。(2)部门间的风险传染存在异质性,银行与证券部门为风险净溢出核心节点,保险部门则因其资产负债结构脆弱性成为主要风险溢入部门。(3)机构层面,混业经营机构及金融控股公司通过业务嵌套与股权交叉形成复杂风险关联网络,易引发交叉性金融风险。在危机时期,机构的跨部门风险关联水平显著攀升。(4)实证检验表明,业务交叉规模与股权交叉程度均显著加剧金融机构的交叉性金融风险暴露,并在危机时期显著放大了其传染效应。研究结果为穿透式监管提供了网络拓扑视角的量化工具,对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详见卜林和周迪.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下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5,4.)

3、银行网点布局总体呈现从城市集聚向乡村扩散转变的特征,数字金融降低了城区银行网点密度

基于2016—2022年银行网点数据,探究银行网点在城乡的分布特征及数字金融对网点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网点布局总体呈现从城市集聚向乡村扩散转变的特征。数字金融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城区与乡村网点密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城区网点密度有抑制作用,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乡村网点密度有促进作用,对城市商业银行影响不明显。在数字金融的三个维度中,使用深度对城区网点密度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乡村影响不明显,数字化程度对城区与乡村网点密度均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金融能够通过影响银行网点布局促进信贷业务发展并缩小地区存贷差,且这一作用在乡村地区更明显,具有普惠效应。

(详见刘自强等.从集聚到扩散:数字金融下银行网点的城乡分布格局及普惠效应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5,4.)

4、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单一要素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二者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存在替代效应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8—2022年数据,利用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度我国省际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以及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协同对减污降碳增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均值从2008年的0.349上升为2022年的0.656,呈现稳步上升的动态趋势,空间层面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非均衡特征;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单一要素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而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存在替代效应;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替代效应比东部地区更强,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减污降碳的影响由替代效应转变为协同效应,强化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应进一步完善分权治理体制,强化分权激励效应,继续推进绿色金融高效发展,并通过优化考核标准和转移支付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详见王东和苏凯博.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金融发展研究.2025,4.)

5、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

在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ESG的实践运用成为企业于冲击中谋稳定、于危机中求发展的关键路径。以201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但ESG不同分项的表现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有差异,公司治理表现能够起到提高业绩增长性、降低财务波动性的双重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管理层短视主义严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非重污染的企业中尤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内部治理三条路径增强企业韧性。研究验证了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赋能作用,为ESG策略的制定实施和企业韧性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启示。

(详见匡萍和栾宁.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效应及作用机制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25,4.)

6、欧盟与中国碳密集地区公正转型的资金支持机制有哪些差异?如何完善我国的公正转型资金支持机制?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公正转型成为低碳发展进程中平衡公平与效率的核心议题。本文选取欧盟与中国的公正转型资金支持机制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框架上,欧盟机制以系统化、多平台协作为特征,中国的政策更多依赖中央引导与地方落实;资金来源上,欧盟拥有更广泛和系统的资金支持,中国以政府主导的国内融资为主,资金来源较为分散;金融支持模式上,欧盟侧重运用多元化资金推动绿色创新与中小企业转型,中国主要以贷款形式促进传统企业的低碳化改造;社会公平性上,欧盟通过多年期的金融支持框架,注重区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中国虽在就业保障和地方经济稳定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仍处于初级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公正转型的财政与社会保障政策支持、推动公正转型充分融入转型金融活动中等完善公正转型资金支持机制的相关建议。

(详见连飞等.碳密集地区公正转型的资金支持机制分析——基于欧盟和中国的比较.金融发展研究.2025,4.)

7、如何解决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实践困境?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公共数据价值释放的创新方式,同时承担着高质量数据供给的市场功能。然而,公共数据授权的运行实践仍存在诸多不敷适用之处,尤其表现为公共数据授权范围存疑、收益分配模糊以及授权运营监管乏力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实践困境与其法律属性的模糊不无关系。行政机关通过与市场主体签订行政协议的方式,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让渡给市场第三方承担,其本质是以行政协议为载体的公共服务特许权的授予;同时,基于公共数据自然性垄断的逻辑证成,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法律属性认定为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视角下,应在数据安全可控、公私合作、授权使用的基本原则下,构建“应用场景+损害程度”的公共数据授权差异机制,同时通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数据收益的妥善处理,还应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详见韩世鹏.特许经营权视角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金融发展研究.2025,4.)

8、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商业长护险制度体系?

商业长护险作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金筹措、产品提供及资源配置方面相较于社会长护险具有独特优势,但其在我国长期处于“叫好不叫座”状态,面临着需求不旺与供给不足的双重挑战。究其根本,制度定位模糊、政策支持不健全是制约商业长护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发挥商业长护险的优势功能,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应明确其制度定位,确立以社会长护险为基本支柱、商业长护险为必要补充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其次,在政策支持层面,建议采取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拓宽保费缴纳方式等手段,激发市场活力,为商业长护险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最后,保险公司应积极创新,致力于开发多样化的长护险产品,同时加强与长期护理服务提供商的紧密合作,优化给付机制,提升产品吸引力与服务品质,推动商业长护险市场的长足发展。

(详见崔若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长护险制度的本土化构建.金融发展研究.2025,4.)

 
友情链接
山东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山东省民政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中国人民银行
Copyright © 2013-2016 山东省金融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27391号-3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382号1110房间 办公电话:0531-86167234 传真:0531-86167538 邮箱:jinrongxuehui@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