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章推荐
一、引言
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实现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农村经济组织这一制度在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使农业预期净收益增加或预期成本降低,但也普遍面临融资的瓶颈。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退出,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上就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需求,而且现有的金融机构在配套政策尚未完善之前也不会轻易给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包括新兴的村镇银行,在贷款上均有着严格的抵押担保要求,对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等级考核系统几近于无,并且就农村经济组织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财务记录不完整,抵押、担保能力不足,使得真正给农村经济组织贷款的金融机构寥寥无几。
资金的缺乏使得农村经济组织在发展中难以做强做大,社员的多项事业也难以展开。在“外源式”资金供给极少的情况下,“内源式”资金供给无疑成为农村经济组织与社员在发展中解决资金瓶颈的必要选项。而农村经济组织又为社员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资金融通的平台,借助农村经济组织这个载体,成员之间以“个体利他(互助)以换取利己(融资)”进行资金互助的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本文以山东省蒙阴县文友养殖合作社(以下简称为“文友合作社”)为例,对其融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农村经济组织发展中应有的金融配套次序。
二、文献综述
目前,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资源,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保护和增进农民利益方面,具有其他的组织形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对盈利性和竞争力增强的渴望增加,合作社初期合作的基础条件和平台已经不能再继续维持目前的状况,对资金的需求日趋明显,这就诱使他们有着合作深化的意向和行动,资金是合作深化的重要推动要素,在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资金的情况下,“内源式”的融资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针对我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普遍遇到的资金问题,这些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设立可实现社员内部资金余缺调剂,可对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郝玉斌,2009;夏英,2010)。新型合作金融组织大多数是从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资金互助与产业合作共生,形成综合性合作经济的雏形(姜柏林,2010)。实际上,以山东省为例,全省2009年319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贷资金来自金融机构贷款的仅占1.9%。王曙光(2008)、姜柏林(2008)、蔡旺(2010)在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考察时均发现,资金短缺是资金互助社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见,研究者均将经济合作组织之下的信用合作与金融互助视作其内生的金融配套,而将正规金融所给予的信贷支持视为外生的金融配套。
上述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生信用合作和金融互助有其合理性、必然性,但普遍认为正规金融部门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将两种金融配套方式静态地、无条件地绝对对立起来,没有给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内、外生金融配套能否有转换和替代的可能及其满足的条件,没能给出合理的融资次序安排。本文的观点是,内生金融配套是有规模边界的,一旦具有了大规模商业开发的价值,银行信贷将取代内生的信用合作和金融互助,成为主流融资模式。
三、蒙阴县文友养殖合作社融资发展道路
2000年下半年,山东省蒙阴县的刘文友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社会经营经验后,在县城成立了富达饲料蒙阴销售中心,年销售饲料1000吨,纯利润10多万元。在销售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养殖户存在着进料渠道单一、引进种苗品种繁杂、兽药质量不能保证、销售杂乱无章、市场无序等情况,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单家养殖户鸡的存栏量在2000—5000只,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刘文友与部分养鸡户在探讨交流后认为,养殖户单打独斗,在市场中缺乏话语权是影响养殖户经营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养殖户的竞争力,增强养殖户在市场中的话语权,由他牵头12家养殖户,入股40万元,于2004年9月7日创办了文友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内部赊销引致资金入不敷出
从事家禽养殖,所需资金投入较高,不包括人工费用,2004年养一棚鸡包括种苗、饲料和兽药等生产资料需要7万元到10万元。当时,合作社社员都来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沂蒙山区,大部分社员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从事养殖业,属于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社员对扩大规模、提高养殖科技含量的积极性较高,但大部分社员东凑西借也难以筹集到这笔费用。文友合作社成立后,为弥补部分社员养殖资金缺口,与社员之间实行生产资料赊销制,社员所用养殖生产资料不需要现金支付,可根据养殖规模从合作社领取种苗、饲料和兽药等生产资料,领取时填写领料单即可。合作社对每个社员养殖户按户建立流水账,一个饲养周期结束再进行结算,销售收入扣除生产资料成本后的剩余,即为养殖户个人收入。
随着社员数量的增多,养殖规模扩大,文友合作社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由于大规模的养殖生产资料的赊欠,资金入不敷出,加之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属于自身积累的资产有限,资金一直十分紧张,合作社经营困难。
(二)内部资金互助发展见成效
2005年,刘文友想到去银行寻求贷款,但被多家银行拒绝。他又找到农业局甚至县领导,希望他们能够出面协调,但最终也只有以其个人名义贷款50万元。银行不愿意贷款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合作社不是规范的市场交易主体;财务不健全、不透明;养殖业风险大、不稳定,没有合适的抵押物。
虽然文友合作社大部分社员资金紧张,但仍有部分社员因养殖时间差等其他因素存在资金闲置现象。对单个社员来说,虽然存在闲置时间短、金额小等现象,但如银行存款一样,这部分闲置资金总体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余额。经过文友合作社理事会讨论与研究,决定尝试在社员内部实行资金互助,余缺调剂。2005年末,文友合作社出台了《社员闲置资金存取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社员把季节性闲置资金存入合作社,合作社设置专门账户进行计价,对这部分存款按大约与银行贷款利率相同的水平计算利息,对筹集的这部分资金,按贷款利率价格调剂给新入社社员使用,这个价格和社员存款利率相同,合作社不从中间盈利。这样一来,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社员不用任何担保和抵押,得到了同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一样的资金支持,解决了养殖资金紧张的矛盾。2009年末,文友合作社资金互助规模达460万元,累计满足了1836户社员养殖户的资金需求,合作社融资困境得到初步缓解。
图1:文友合作社成立以来入社户数变化情况
(三)社区外筹资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2010年初,由于社员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加之为提高养殖效益、解决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对养殖造成的影响,合作社开始对养殖大棚进行改造,新上通风和保温设施,造成资金紧张,资金缺口达600多万元。为确保社员的生产积极性,2010年3月,文友合作社理事会决定不向银行求贷,而是自谋融资,向社员之外的亲戚、熟人吸收资金,扩大内部资金互助的范围,并直接租赁办公场所,专门成立了资金互助部,核定人员4人,负责资金互助业务。制定了发展规划,计划把资金互助业务发展为合作社一项独立于生产合作的重要组成单位,成为合作社新的利润增长点。按照银行、信用社的样式制定了标识、柜台、凭证样式,印刷了宣传单,派业务人员到全县各乡镇、村居进行宣传,对社员股金实行存款化管理,发放股金证作为凭证,承诺相对高的存款利率,定期分红(支付利息)。存款期限有活期、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和5年期,年分红率均高出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60%以上。以1年期存款为例,红利水平为6%。在贷款运用方面,对社员贷款以养殖数量作担保,一律按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上浮100%发放;对非社员贷款参照银行模式,采取担保、抵押、质押等方式,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基准利率上浮200%以上发放,如1年期贷款利率水平为18%。文友合作社还取消了养殖户入社需交纳会费方式和养殖保证金,充分实行入社自由方式,对争取入社养殖户,只要其提出申请,经过备案,就可成为社员。
文友合作社资金互助部独立运营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合作社存款业务量没有实现预计的大幅度增长,社员资金互助存款还出现了下降。2011年末,文友合作社共吸收资金480万元,仅较成立之初增加20万元。其中,社员信用互助存款较2010年末下降了70多万元,非社员客户存款也仅增加了90万元。与此同时,客户贷款首次出现风险损失。由于客户审查出现问题,加之贷款手续不完备,2011年上半年对非社员农户发放的8笔总金额75万元贷款,其中2笔共计15万元贷款由于借款人经营不善和涉及高利贷,失去还款能力。如果算上人员工资、业务推广等费用,文友合作社半年损失就超过20万元。
(四)银行信贷取代内部资金互助
文友合作社资金互助部在名称和标识等方面与信用社极为相似,细心的客户通过电话或者上门咨询其与信用社的关系,给信用社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2012年1月20日,蒙阴县信用社就此事向人民银行蒙阴县支行(以下简称“蒙阴县支行”)汇报。蒙阴县支行接到报告后,于1月26日,会同县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组织人员到文友合作社了解情况,与合作社相关人员展开座谈交流,明确指出对非社员办理存贷款业务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超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与合作社生产完全脱钩,存在风险较大,必将影响合作社正常生产经营,要求该合作社停止不规范吸收股金和发放贷款行为,按工商部门批准的业务范围进行经营。合作社管理层听取了蒙阴县支行相关人员指导,对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进行规范,对不合规股金进行清理退还,加大对发放贷款的清收,减少资金损失。自2012年初撤销资金互助部,信用互助业务范围重新限定在核心社员,运营模式严格执行互助模式。蒙阴县支行也答应文友合作社从中斡旋银行贷款一事。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蒙阴县发展起步较早,数量多,走在了山东省各地市的前头,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县有423个村的10.3万农户自愿组建了2553个专业合作组织,占全部行政村的91%,占总农户数的74%,成为全县重要的生产经营主体。文友合作社资金互助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蒙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不是个案。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特有的组织特点和资金运行模式,蒙阴县支行结合合作社产业链发展特点,根据其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相对集中统一的特征,改变信贷资金的支持方式,以合作社法人贷款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其信息对称优势,以合作社为平台,改变对社员分散的信贷投放模式,决定从外部信贷支持入手,实现信贷资金与内部融资的对接,抑制其信用互助范围的外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3月22日,为加大对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优化蒙阴信用环境,促进全县金融稳定,蒙阴县支行将文友专业合作社作为政银企合作推进会推介的重要客户。经过多次考察与对接,县农行对文友合作社经营模式非常认可,前期信贷投放稳健,均能及时归还本息,信用意识高,决定对其提供信贷支持。2012年8月6日,县农行以文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合作社社员为担保,对其发放贷款300万元,利率执行公司贷款优惠标准,基准利率上浮50%。文友合作社自2011年起开始与县农村信用联社合作,经过多次接触调查,县联社认为其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管理规范,实力较强,且信用状况非常好,从未出现异常现象。2012年10月份,县农村信用联社以其他企业担保形式,对其发放贷款500万元。这两笔贷款相继到位后,大大缓解了合作社融资难状况。2013年全国发生禽流感,对养殖行业冲击很大,合作社也不例外,鸡苗价格急剧下降,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合作社社长刘文友积极与信用社领导沟通,申请救援资金。在非常时期,信用社信贷人员认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不容置疑,抗风险能力很强,畜牧养殖业前景较好。经全体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对文友合作社支持放贷1000万元,在信用社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顺利渡过资金难关,资金链条得以正常运转。
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合作规模快速发展,年实现产值1.2亿元,共有社员486户1280人,分布在蒙阴、费县、平邑和新泰周边4县市10个乡镇。文友合作社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2009年被省工商局评为“山东省十佳订单销售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中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刘文友也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四、文友合作社金融配套次序分析
目前看,文友合作社对自身产业的金融配套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靠内生的信用合作与金融互助为产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第二个阶段是试图将金融互助扩大到社员和社区之外;第三个阶段是银行信贷介入,内部资金互助发挥辅助作用。这三个阶段的金融配套历经波折,但从中显露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金融配套的大致次序。
(一)内生金融配套初期的合理性
文友合作社的产生是养殖户和其利益相关者在市场的外部利润的吸引下,主要依靠市场的方式组建起来的一种新制度安排。在家禽养殖中,通常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抱成拳头来保护自身经济效益,进行自我服务,形成一种抗衡力量,以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谈判中的弱势地位,合作成为必然。文友合作社社员横向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并与公司纵向联合,签订合同,规范和制约双方的责、权、利,充分显示了合作经营的巨大优势。其中,生产合作上一个突出表现是,文友合作社向内部社员赊销农资及服务,相互之间产生了充分的信任,这为信用合作和金融互助奠定了良好基础。由此,2009年460万元的内部资金互助基本满足了该时期文友合作社及其社员的融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这460万元的资金互助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不需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定价,成本是相对低廉的,因此,作为专业的资金配套装置,内部信用合作和资金互助是当时文友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共同选择。
(二)规模扩张后的内生金融配套困境
2009年之后,随着文友合作社规模变大,靠内部互助的460万元资金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银行供给无望的前提下,文友合作社走上了在内部社员圈外自筹资金的金融配套之路。但是,这种金融配套的成本是高昂的。一是一家生产合作社要同各家银行在同一市场争夺存款资源,必须要付出比银行更高的成本。二是资金规模变大,需要付出一系列专业化经营的成本。2005—2009年,加权互助资金成本率为5%,互助资金收益率为6.5%,互助资金由成立时的40万元增加到460万元,扩大了约12倍。合作社新入社社员建大棚所需资金30%自筹,70%都由合作社调剂提供,实现了社员间的互惠互利与互助。文友合作社互助资金来源于社员的股金和存款。而这两种资金的来源渠道都是封闭性的,造成资金互助社有限的营运资金与社员对借贷资金需求的矛盾凸显,从而限制了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2010年,文友合作社成立了资金互助部,单独聘请了4名工作人员,仅此一项就增加费用15万元。此外,还租赁了办公场所、购买了电脑和安保设备。2011年,文友合作社加权互助资金成本率上升到10%,高于养殖收益7个百分点,资金互助部需要吸收更多的资金,发放贷款来弥补成本的增加。2011年,资金互助部互助资金存款却仅增长了4.35%,对非社员发放的贷款出现损失,社员信用互助存款积极性降低,信用互助存款下降了15.22%,资金互助部出现问题。
文友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的首要目的是在融资困境下谋求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更好地融合,而不是靠发展金融、信用合作获取利润。文友合作社在向农户发放贷款过程中,均明确限定贷款用途为养殖大棚建设和饲料购销,并与承贷人签订资金使用协议和成品销售合同。承贷社员在成品鸡、鸭由合作社销售后,归还所用资金本息。对于互助资金利率,社员存入利率和拆借利率都一样,均是10%,合作社不从中盈利,仅是进行余缺调剂。在合作社内部依托生产合作进行资金调剂与互助,对资金流动情况,合作社完全可以掌控,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而开放的存贷业务则在无法确定带来更大收益的情况下,造成了不必要的风险。2010年文友合作社面向非社员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同时把原来的零利差扩大到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高1倍,计划将资金互助业务发展为合作社一项独立于生产合作的重要组成单位,成为合作社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年对非社员发放的8笔75万元贷款就有2笔15万元贷款发生损失,非社员贷款损失率20%,而社员贷款却从2005年至今无一笔不良。这充分证明,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的基础是建立在生产合作上,脱离生产合作搞信用合作,导致高风险低收益。
(三)规模扩张后的金融配套替代
2012年,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先后对文友合作社给予了信贷支持。他们支持的理由首先不是来自人民银行的协调和压力,而是在于文友合作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开发价值。多年相对稳定的产业基础,表明文友合作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合作社及其成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大量的农资服务赊销,已经具备相当程度的商业信用。这些相对成熟而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商业信用,已经具备了向银行信用转化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在蒙阴县支行的引荐下,农业银行和信用社顺利介入文友合作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012年,文友合作社按照当地人民银行建议撤销资金互助部,信用互助业务范围重新限定在核心社员中,运营模式严格执行互助模式。同时,文友合作社在当地人民银行推荐下,取得农行、农联社的贷款资金支持,缓解了融资难的现状。2013年,文友合作社加权互助资金成本率为9%,较年初下降了2个百分点,低于养殖收益6个百分点,互助资金稳步维持在480万元。
图2:2005年以来文友合作社互助资金成本与养殖收益情况
在银行信用等正规金融介入合作社后,可以专心致志地发挥比较优势,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至此,文友合作社的资金来源构成大致分为两部分:银行贷款1650万元,内部资金互助480万元。内外部金融配套顺利完成交接和替代,产品交易量由120万元扩展到现在的1.87亿元。
五、农村经济组织的金融配套次序
金融是经济外在的配套装置,它根植于经济,服务于经济,并在配套和服务经济之中获得收益和增长。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合适的金融配套比发达地区更重要。一般而言,金融配套于经济,有两类基本模式:一类是外生配套;一类是内生配套。
外生配套的金融,是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它们是经济的外生配套装置。这一外在装置,是通过长期的市场分工和专业化来实现的。这是因为,由于某些市场主体具有特定的专业化金融的比较优势,由此从经济中分离出来,单独从事金融谋利活动。因此,经济与金融相互融合需要定价和交易。换言之,经济部门要想获得所预期的金融资源,需要向金融部门付出一定的交易成本。
内生配套即前文所描述的信用合作与金融互助等内源性融资。众所周知,金融互助和信用合作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是典型意义的俱乐部。它既接受市场的交易定价,又通过订单农业等特定契约执行类似于企业的行政命令。它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透明和网络资源的共享,小资本集合成大资本参与市场竞争;成员之间的交换,无须付费甚至免费。尽管金融互助和信用合作无须完全付费,但同样能够得到一定群体、社区同行们的富余和闲置资金支持。这无形之中降低了资本压力和交易成本,从而获得了只有大资本才具有的竞争和发展机会。这是案例中文友合作社发展初期,在内部开展信用合作与金融互助并顺利运作的基本原因。
但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开发的价值后,银行信用会发挥其规模经济和低成本开发的比较优势,完成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替代和转换,正规金融部门从中获利并发展。蒙阴县农村信用社对文友合作社的贷款由年初的300万元,一直追加到1650万元的过程,其实是体现了外生金融配套替代其金融互助的自发演进过程。
在实践层面上,有许多经济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初期,靠内部建立的资金互助社基本能够满足成员的相互融资需求,运行良好。但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内部融资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成员的需求,于是,有些资金互助社就寻求从社会上与银行、信用社争夺一些资金,结果成本过高,不仅资金互助社陷入被动,有时候还会限制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类似的情况,全国各地很普遍。这种时候,内生性的金融安排应该退出主导地位,由外部的银行和信用提供信贷需求,外生金融完成对内生性金融配套的替代和对接。这表明,内生性金融配套存在显著的规模边界,一旦专业合作的经济规模变得足够大,内生金融配套的使命就基本宣告结束,外生金融配套成为必然选择。
六、几点启示
随着农业经济的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需要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同样需要发展内生性的信用合作与金融互助。但金融互助和信用合作并不是万能的和无边界的。本文的研究观点认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所主导开展的信用合作与金融互助有显著的规模边界,一旦具有大规模商业开发的价值,外生金融配套取代内生金融配套成为必然。这两种金融配套不会自发生成,需要政府部门加以适当推动。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 2015年第1期(总第3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