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文章推荐
一、美国对外资产负债收益率差保障美国对外负债具有一定可持续性
20 世纪80 年代末期,美国从净债权国转变为净债务国,经常账户逆差不断累积,对外负债规模急剧扩大,逐步形成金融市场导向的债务依赖型经济体。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虽然为负值,但却明显小于经常账户赤字累积值,保持相对平稳,还在对外投资中持续获得正收益。这主要源于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高于对外负债回报率,二者之间存在收益率差。按照本文计算方法,2003—2016 年,美国年均对外收益率差为2.26%。收益率差还通过收益效应、组合效应、时间效应和估值效应等方式,有效调整了美国外部失衡状态,使美国对外负债具有一定可持续性。
(详见韩召颖等. 美国对外资产负债间收益率差对美国外部失衡调整的影响研究述评.金融发展研究.2017,11. )
二、2012年以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张,且以“银行影子类”为主
我国影子银行内生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与负债相互交叉渗透,在会计账户之间形成风险传导,从而成为系统性风险发生和传染的重要渠道。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按照银行影子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类以及非正规金融活动类三大类别,综合采用了直接法和间接法,构建了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子银行部门的风险生成机理,测度了影子银行风险程度,厘清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研究认为:
1、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张,对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的系统重要性提升。2012年以来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超过中资中型银行和小型银行资产总和,2015 年影子银行总资产占GDP 的比重超过80%。
2、我国影子银行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影子”,以银行影子类为主,银行影子类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相互交叉嵌套,影子银行风险放大。
(3) 影子银行低资本高杠杆运营,其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远低于正规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影子银行自身脆弱性明显。
(4) 影子银行部门与金融体系各部门之间资产负债相互交织关联,易通过直接和间接渠道传递风险。
要做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和治理,根本上要加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及时识别、管理与隔离影子银行风险,建立一套适度、完整、有效的影子银行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包含影子银行的广义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详见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防范研究——基于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金融发展研究.2017,11.)
三、金融资产总额、非农业经营性资产和动产总额对农户信贷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王新玲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 2013 年度数据的农村住户调查部分,运用Adaptive Logistic Lasso Regression 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信贷市场中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
1、农户动产总额、金融资产总额、当年度非农业经营性固定资产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具有显著影响。
2、农户其他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教育、健康程度等)、工作性质、是否购买保险和拥有土地面积等对可获得贷款不具显著影响。
3、信贷供给端的贷款绩效风险—激励机制、贷款代理人的个人特质及职业素质等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信贷可获得性。
(详见王新玲. 农村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daptive Logistic Lasso Regression回归方法.金融发展研究.2017,11.)
四、 参照点效应对“非理性”投资行为理论的解释
投资行为一直是金融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过去学界对于投资行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建立对“理性人”投资行为的刻画以及现实世界中人们对这种“理性人”标准投资行为的偏离,较少涉及对这种现实行为与理论偏离的解释。随着经济学对心理学成果的吸收,这些偏离现象也得到了新的解释,参照点理论是这些成果中影响力最大的,使用参照点理论对投资行为的理论解释和刻画产出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孙宾宾试图通过对这些成果的述评,厘清投资行为研究的新路径以及参照点研究的未来方向。
1、参照点如何选取以及投资情境的变化如何影响投资者更新参照点是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投资参照点包括期望、初始价格、历史平均价格、历史最高价等;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会根据投资过程中发生的特定事件更新自己的参照点,包括分析师盈利预测、股票价格数据和企业季度盈利公告等。
2、参照点主要通过偏好和情绪两个路径影响投资行为,其中情绪因素包括后悔、满意、失望和嫉妒。
3、投资行为中的参照点效应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目前仍止步于为经典理论“打补丁”,并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如何在更为接近现实的、普适的研究投资行为的环境中定位参照点体系,区分群体决策的方式对群体投资决策中参照点效应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详见孙宾宾. 投资行为中的参照点效应研究综述.金融发展研究.2017,11.)
五、 收入增长缓慢、预期收入较低、学生贷款增长可能使美国家庭债务达到承受极限
尽管目前家庭资产负债还在可容忍范围内,但缓慢的收入增长、较低的预期收入以及不能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与学生贷款规模同时增长,这些趋势可能推动美国家庭达到债务极限。为减少家庭债务承受极限的风险,除完善金融监管之外,还需要改革抵押贷款融资、严格监管学生贷款、改善家庭债务管理方法并加强经济金融数据披露。
(详见卡伦·戴南(王宇译). 美国家庭债务是否达到承受极限?.金融发展研究.2017,10.)
六、 产融结合主要通过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方式来影响企业的成长能力
张春海选取2008—2016 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融资约束的角度检验了产融结合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金融发展环境是否对企业成长能力和产融结合之间的关系产生作用。研究发现,产融结合是影响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因素,并且主要是通过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方式来影响企业的成长能力。
1、融资约束是限制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产融结合能够缓解融资约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促进提升企业成长能力的效果。
2、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更加有效,其对企业的成长能
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3、持股上市金融机构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持股上市公司并未真正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影响。
4、地区金融发展环境对企业的融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产融结合对企业成长能力的作用在金融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详见张春海. 产融结合、金融发展与企业成长——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经验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17,11.)
七、通过企业融资需求综合指数分析经济周期及流动性对企业融资需求的影响
企业融资需求大小和满足程度高低是银行贷款利率水平、贷款难易程度、企业经营状况、产品市场需求、资金周转状况等各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个或几个指标难以有效反映融资需求的整体情况。本文依托山东省企业财务数据调查、企业家问卷调查、银行家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企业实际运营数据,研究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编制企业融资需求综合指数。同时,从22 个行业中选取高耗能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基于PVAR模型对影响融资需求指数的宏、微观因素进行分离解析。结果显示:企业融资需求综合指数先行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两个季度。分行业看,医药制造业总体融资需求指数呈现下降态势,纺织行业近两年温和回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呈现先减后增的“U”形变化态势。分规模看,大型企业融资需求指数变动较为平稳,小微企业呈上升态势;相比大型企业,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意愿和需求更为迫切。高耗能行业短期融资需求具有顺周期性,中期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高新技术行业中短期融资需求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均不显著。从流动性角度看,短期流动性增加不会对高耗能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融资需求产生显著影响,但中期流动性增加可以刺激高耗能行业融资需求提升,同时降低高新技术行业的融资意愿。
(详见赵杉等. 山东省企业融资需求综合指数研究与应用.金融发展研究.2017,11.)
八、投资者情绪因子显著影响沪深300指数
周亮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沪深300指数、5个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11 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月度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出投资者情绪因子、经济增长因子和货币因子,然后采用VAR模型研究这三个因子与沪深300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沪深300指数除了受其自身滞后项的影响,投资者情绪也起到了较强的正向作用;投资者情绪则主要受沪深300 指数和货币因子的影响,且沪深300指数从第4期开始成为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增长因子主要受自身影响;而货币因子除了受自身影响外,经济增长因子也起着较大的作用。
(详见周亮. 投资者情绪、宏观经济变量及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7,11.)
九、证券市场非完全知情交易者有助于提高市场有效性
对非完全知情交易者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策略和风险属性进行研究发现,以跟庄散户为典型代表的非完全知情交易者虽然追随庄家等知情交易者进行信息判断,但他们并不是风险助推者。这主要体现在非完全知情交易者的交易策略会抑制知情交易者的内幕交易行为和市场均衡价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平抑潜在的金融风险的作用。
从降低金融风险的角度讲,非完全噪声交易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减少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对中小投资者的伤害、改变噪声交易者过分盲从于知情交易者等现象,有利于提高市场有效性。从监管的角度讲,为保障证券市场的平稳高效运行,监管部门除了采取常规的紧盯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的直接措施,还应加强对跟庄散户等典型的非完全知情交易者的投资教育及引导,充分发挥非完全知情交易者在市场上的风险平抑作用,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详见田娇等. 证券市场非完全知情交易者是风险助推者吗?—— 基于Kyle 模型的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