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文章推荐
1
一、 全球流动性冲击在我国短期内主要通过资本渠道与贸易渠道进行传导
基于1999—2016 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借助非线性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描绘了具备非线性、时变性特征的全球流动性在不同区制状态下(全球流动性水平低速增长、混合波动增长、高速增长) 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区制下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我国股市的传导渠道,并提出了应对冲击实现高效率流动性管理的相关建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球流动性冲击通过三条渠道共同发挥作用传递到我国的股票市场,其中资本渠道与贸易渠道占有相对主导地位。在我国短期内仍实行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利率渠道并未成为传递或放大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我国股市产生影响的主要渠道。短期来看,资本管制是应对冲击的有效手段。但从长期来看,应从积极、持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灵活性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应注意协调好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资本管制的放开、灵活的汇率制度之间的关系。
(详见王涛等. 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MS-VAR 模型的分析. 金融发展研究.2018,5.)
2
二、 完善投资者信息结构、增加机构投资者数量可以降低IPO 抑价
本文在假定投资者情绪不变的基础上,构建投资者信息结构异化下的IPO 定价、抑价模型,分别研究了投资者没有私人信息、部分投资者有私人信息以及投资者都拥有私人信息三种状况对IPO 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都会导致IPO 抑价,IPO 抑价程度随投资者私人信息结构改变而改变;进一步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数量与IPO 抑价负相关。此外,无论机构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IPO 抑价与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新股配售比例和发行规模正相关。
(详见张小成等. 投资者信息结构异化对IPO 抑价影响比较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8,5.)
3
三、 信用衍生品个性化设计是信用风险传染的动因之一
在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标准信用衍生品的同质创新扩散与异质创新扩散的扩散路径,并对合成信用衍生品的交互扩散模式进行剖析,从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交易对手行为属性四个角度深入挖掘和剖析了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下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机制。研究发现:
(1) 信用衍生品的产品结构创新扩散、信用衍生品个性化设计以及设计过程的缺陷会阻碍投资者对风险的识别与认知,是信用风险传染的动因之一。
(2) 场外交易的特性、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下交易对手参与者的扩张促进CRT市场的高流动性,导致信用衍生品被过度投机从而带动信用风险的传染。
(3) 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下信用风险的传染源于信息不对称及其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4) 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系统中交易对手异质性和多因素耦合增加了信用风险传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
(详见王杰朋等. 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下CRT 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机制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8,5.)
4
四、 人民币跨境贸易对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本文从长期流动性供给、短期流动性供给两个角度分析了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并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 模型,以2010 年4 月至2017 年4 月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为样本数据,检验了可能影响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人民币跨境结算对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人民币汇率预期对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利差对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具有正效应。因此,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继续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关注汇率预期波动的潜在影响,加强对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预期管理。
(详见许艺琼等. 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8,5.)
5
五、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带来双元效益吗?
选取宜信的农村金融业务进行单案例研究,分析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发挥作用的路径及结果,推演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通过双重实现途径创造双元效益的理论框架。提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内在的、主动的战略表达;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可持续性战略行为;双重实现途径为价值链创新和与社会共生;经济—社会双元效益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再推动效应等管理启示。
(详见郭净等.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带来双元效益吗?——以宜信农村金融业务为案例.金融发展研究.2018,5.)
6
六、土地财政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并显著存在于东部地区
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供给及分配的垄断权由地方政府掌握,在地方财权事权不对等的背景下,土地财政导致第三产业的发展成本上升、资源及资金被挤占。本文在提出土地财政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制基础上,基于全国35 个城市2006—2015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方法,实证发现:土地财政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抑制作用,并且分地区来看,这一作用显著存在于我国的东部地区,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存在滞后一期的正反馈效应。
(详见杨文韬等. 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8,5.)
7
七、 金融开放对发展中国家个体创业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本文以金融开放为立足点,使用2010 年全球创业观察(GEM) 中的数据系统地分析了金融开放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开放与个体创业呈现负向的相关关系。分样本研究发现,金融开放对发达国家个体创业抑制作用不明显,对发展中国家个体创业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详见刘鹏程等. 金融开放对个体创业的影响研究—— 基于2010 年全球创业观察的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18,5.)
8
八、完善广义信贷统计体系,增强其与“双支柱”调控框架关联性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政策内涵及评估目的为导向,在现有MPA考核广义信贷考核口径基础上,提出广义信贷的统计口径,并对广义信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赋权的方法加总广义信贷各子项,使广义信贷更好地服务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框架。
(详见任代滨等.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广义信贷统计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8,5.)
9
九、 预计结构性存款将会在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
2017 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并引起各方的关注,这主要是受到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压力加大以及监管机构出台文件表示对资产管理产品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结构性存款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为推动结构性存款健康持续发展,需要让储户增强对结构性存款的认识了解,让金融机构提高结构性存款的研发和管理水平,让金融监管机构强化对结构性存款的金融监管。
(详见娄飞鹏. 结构性存款:发展现状、趋势、问题与建议.金融发展研究.2018,5.)
10
十、 区域金融发展弱化了多元化经营与现金股利政策的负向关系
以2009—-2015 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对多元化经营与现金股利二者关系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多元化公司伴随相对消极的现金股利政策,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水平显著负相关,区域金融发展对这一负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在民营企业和非政治关联企业尤为凸显。机制检验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弱化了多元化对现金股利的负面影响,而非通过抑制代理冲突路径。
(详见刘卿龙. 区域金融发展、多元化经营与现金股利政策.金融发展研究.2018,5.)
11
十一、 牛市时期,纽约黄金期货对A股黄金板块具有显著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本文以纽约黄金期货指数和A股黄金板块指数的收益率数据为研究对象, 实证分析牛市、熊市和盘整市两个跨国黄金市场间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牛市时期,纽约黄金期货市场对A股黄金板块有着显著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而在其他时期,并未存在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
(详见潘文荣等. 纽约黄金期货与A 股黄金板块波动溢出效应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