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文章推荐
1
银行部门比证券市场更有利于出口质量的提升
文章利用2004—2014 年24 国(地区) 的平衡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了面板随机效应估计、面板分位数估计、系统GMM估计和Heckman 选择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银行部门发展、证券市场发展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银行部门发展与出口质量大体呈“倒U形”关系,而证券市场发展对出口质量并无较大的作用,整体来看,银行部门比证券市场更有利于出口质量的提升;(2) 经济发展、资本形成率和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出口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过快放开资本账户与放任资本自由流动则会损害一国(地区) 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从而不利于企业出口质量的跃升。
(详见刘方等. 银行部门还是证券市场发展更有利于出口质量提升?.金融发展研究.2018,11.)
2
如何测度我国影子银行违约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并进行预警?
本文编制了我国影子银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准确识别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分析影子银行基于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机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构建了以影子银行为中心节点的金融机构间网络模型,得出三种不同集中度金融机构间网络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损失的VaR 和ES 值,对我国影子银行违约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测度。基于此,划分了“绿色可控区”、“橙色预警区”和“红色风险区”三类级别的系统性风险区间,构建了以影子银行资产规模/GDP 为核心,同时考虑经济增速和货币环境的风险预警指标,并以美国次贷危机前后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占GDP 比重作为参照系,得出我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区间值,并据此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管理与隔离、做好影子银行风险识别与监测、将影子银行纳入广义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立影子银行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的政策建议。
(详见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基于影子银行视角的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及预警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8,11.)
3
金融杠杆更多表现出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
本文基于79 个国家1990—2016 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对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和拐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门槛范围相对较窄,更多表现出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门槛变量值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金融规模的增加将会削弱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边际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作用的改善。拐点效应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发展之间呈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中国已于2017 年进入后拐点区域,施行稳健有序的金融“去杠杆”、优化金融杠杆内部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成为当前和未来保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内在动力。
(详见张春海.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与拐点效应——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18,11.)
4
我国引入限定责任信托有利于明确信托受托人对第三人责任问题
在信托的法律结构中,引起较多误解的是信托受托人对第三人的责任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少人认为信托法上的受托人承担有限责任,但是对受托人对第三人应如何承担责任、信托法上是否存在有限责任等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从日本《信托法》(2006) 看,限定责任信托的创设具有合理性,有鉴于此,在信义关系时代到来、国民投资意识增强、各项立法尤其是《民法典》的立法如火如荼的情况下,我国引入限定责任信托,进而明确信托受托人对第三人责任问题便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详见潘一豪. 限定责任信托视域下受托人对第三人责任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8,11.)
5
金融集聚和城镇化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城镇化具有中介效应
本文在测度1995—2016 年长三角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GGDP) 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城镇化对GGDP的长期动态影响,探讨了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 金融集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且这种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增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负向产出,即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的发展;金融集聚能够通过投融资活动对城镇化提供正向支持,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 城镇化是金融集聚促进GGDP的重要中介路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89%。
(详见张芳等. 长三角金融集聚、城镇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及中介效应检验的长期动态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18,11.)
6
如何切实防范银企外汇套利行为引发的金融风险?
本文从赚取利差与汇差两个角度,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近年来银企外汇套利的手法与案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银企外汇套利的基本特征,分析银企外汇套利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从加强外汇套利空间监测、打击非法外汇套利行为、提升银行真实性审核水平与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关管理措施。
(详见杨远军等. 银企外汇套利行为的风险防范.金融发展研究.2018,11.)
7
欣禾资金互助社为约束大股东、保护普通成员利益做出了有益探索
农村资金互助社大股东模式符合成员异质性现实要求,有利于促进组织成立、提高组织决策效率并有效控制信贷风险。虽然该模式在保障普通成员利益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但是通过其内部治理机制的改进,可以使普通成员利益保护等问题得到改善。缙云县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大股东模式的典型代表,在保护普通成员利益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努力,其明确区分股金与存款以及按股分红与按交易额返还相结合的具体做法起到了激励约束大股东、保护普通成员利益的作用,这为进一步完善大股东模式提供了启示。
(详见钟觅琦等. 农村资金互助社大股东模式研究:欣禾案例.金融发展研究.2018,11.)
8
资产证券化会不会成为新型盈余管理手段?
本文以S 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非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效果及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会计准则漏洞。研究发现,尽管S公司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实现净利润大幅增加,然而,却存在融资效果有限、营业亏损规模持续扩大、通过资产处置利得避免ST等问题,同时引发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售后租回会计处理方式的争议。
(详见金莲花等. 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还是盈余管理?—— 兼论资产证券化中售后租回的会计问题.金融发展研究.2018,11.)
9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资产误定价显著负相关
以2010—2017 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资产误定价程度显著降低,在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活动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资产误定价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在证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提升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同时也丰富了分析师信息中介假说。
(详见王松鹤等.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产误定价:基于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中介效应.金融发展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