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文章推荐
1
上市公司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越大,实施的隧道效应越小
传统“儒商精神”提倡要“以义取利”、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实施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本文以2006—2017 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GLOBE文化习俗指数中的“社会导向的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未来导向”作为度量儒家文化的替代指标,进而考察儒家文化对上市公司实施“隧道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越大,实施的隧道效应越小,并且这种负相关性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儒家文化破坏程度较高的地区,儒家文化缓释“隧道效应”的作用会有所减弱。本文拓展了非正式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丰富了“文化金融学”相关理论。
(详见叶德珠等. 儒家文化与上市公司“ 隧道效应”.金融发展研究.2019,5.)
2
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费用黏性水平更高
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例,基于权变理论与代理理论从费用黏性视角探究环境不确定性与公司成本决策互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情况下管理层不仅倾向保持原有投资,而且制定差异化战略决策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开支,加之不确定环境下管理层与股东间信息不对称加剧导致的管理层自利行为与帝国构建动机增强,使得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费用黏性水平更高。结合高管薪酬激励制度与盈余管理动机发现,较高薪酬业绩敏感性及较强向上盈余管理动机会弱化环境不确定性对费用黏性的正向影响。进一步检验发现,我国费用黏性具有企业价值提升效应,但该效应随企业代理问题的加剧有所弱化。本文理清了环境不确定性下费用黏性的形成过程与内在机理,有助于客观评价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成本决策管理的影响,为提升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方向。
(详见刘嫦等. 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了公司费用黏性吗?金融发展研究.2019,5.)
3
将科技治理纳入监管方式,形成二维监管体系以防范金融科技风险
金融科技潜在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甚至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迫使监管者改变原有的事后总结性监管模式。然而,现有法律体系和技术手段难以与监管方式高度匹配,以规则治理和原则治理,以及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为核心的传统监管体系在应对去中心化的交易现状时显得相对滞后和无效。因此,在传统监管维度外,将科技治理纳入监管方式,形成二维监管体系以应对金融科技内涵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势在必行。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治理方式将重塑现有的监管体系,数据驱动的监管核心将构筑智能化监管平台,突破传统模式的监管窘境,实现分布式平等监管,最终以创新式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详见刘江涛等. 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二维逻辑——基于监管科技与科技驱动型监管视角.金融发展研究.2019,5.)
4
美国农业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制定美国农业政策的过程。在确定国会议员听取和参与起草农业立法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支持立法的内部因素包括国会议员的个人动机和信念、增加重新当选的机会、筛选大量信息的需要,以及可靠信息源的持续性。外部因素包括选民的压力、政党资历以及同僚和政府的压力。国会工作人员负责提供专业知识。在利益集团要求下,农业立法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起草并通过,然后由总统签署或者否决,最终成为法律或者消失。如果成为法律,联邦政府将根据财政拨款情况实施立法。对计划的资金支持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由支配的。
(详见拉里·桑德斯(王宇译). 美国农业政策是如何制定的?金融发展研究.2019,5.)
5
中国应如何进行房地产去库存?
本文分析了房地产去库存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问题。根本性的问题在于住宅用地供给长期不足,导致一、二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存在泡沫隐患。而从结构性的角度来看,三、四线城市的主要问题在于吸引力不足,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农民工市民化也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改革土地供给制度,以置换等方式增加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实现“人地挂钩”;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三、四线城市吸引力;三是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降低住房空置率;四是合理运用金融、税收等政策工具,促进消费需求,抑制投机需求;五是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房地产供给品种。
(详见汪天都. 房地产去库存: 进展、问题与对策.金融发展研究.2019,5.)
6
P2P投资者如何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本文以针对网贷行业的专项整治拉开序幕的2016年为分界点,对网贷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进行分析。行业整顿之前,投资者盲目追求高额收益,易受平台华丽包装诱惑,投机心理较强;2016年之后,投资者虽开始真正投资,但大多未能正确识别幸存平台性质,投资过程中忽略产品信息,对长期投资平台放松警惕。在监管政策加速网络借贷平台规范化的同时,P2P投资者应正确认识收益回报,谨慎对待平台包装,拒绝侥幸心理,仔细区别幸存平台,认真判断产品风险以及持续关注投资对象,从而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详见蒋晨琦等. P2P行业乱象下的投资人行为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19,5.)
7
研究设计最佳国库库存持有量模型,完善地方国库库存余额管理
本文基于山东省地方国库库存数据,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库存目标余额管理经验,基于国库资金安全的前提,通过分析国库库存变化规律及特点,研究设计最佳国库库存持有量模型,对库存余额进行预测,为开展地方国库库存余额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建议通过建立目标余额管理机制、改进预算管理、理顺部门间权责关系、健全相关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操作工具等措施,有效盘活国库资金,实现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平衡,进一步完善地方国库库存余额管理。
(详见魏潇. 地方国库库存余额管理研究——以山东省为例.金融发展研究.2019,5.)
8
我国应构建银行经常项目微观合规监管长效约束机制
在具有中国特点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下,对于已实现完全可兑换的经常项目而言,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银行微观合规监管体系,对于完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银行经常项目监管实践,尝试通过构建银行经常项目微观合规监管长效约束机制,切实加强银行经常项目微观合规管理,充分发挥银行部门在外汇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进而实现依法依规维护外汇市场秩序的目的。
(详见董玉婷等. “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下银行经常项目微观合规监管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9,5.)
9
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多维贫困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构建了包含个人行为能力和主观感受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多维贫困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较小阶段,随着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增加,会加剧贫困,而在其借贷规模到某一临界值之后,则会抑制多维贫困的发生,且减贫效应随着借贷规模增长不断增强。因此在制定脱贫政策时,政府应积极发挥非正规金融的正向作用,加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合作,有效利用非正规金融缓解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状况。
(详见雷文杰等. 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多维贫困影响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