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章推荐
1
数字普惠有效提高家庭参与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
数字技术渗透在居民生活之中,影响着家庭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接受理论模型,本文探讨数字技术对金融参与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微观统计数据,对城乡家庭的金融参与进行实证研究。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和金额,如果城乡同时实现数字普惠,农村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远高于城镇家庭,但由于资产、收入等因素的限制,其购买金融产品的金额相对较低。
(详见周天芸等. 数字普惠、城乡差异和家庭金融参与.金融发展研究.2019,7.)
2
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逐渐重视企业的绿色发展。本文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具体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具体而言,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环保投资,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环保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会促进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增加环保投资。本文不仅有利于丰富现有关于机构投资者和环保投资的文献,还对拓展机构投资者队伍、制定环境规制政策以助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详见祝敏等.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金融发展研究.2019,7.)
3
构建区块链金融监管体系,精准扶持区块链金融科技企业
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开发聚焦、应用最广泛的场景。本文介绍了区块链的基本内涵、技术特点、独特价值,分析了区块链金融新时代的经济学、社会思潮、技术发展的背景逻辑,总结了区块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基本规律、风险挑战。基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战略导向和创新导向,提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区块链金融合规创新的对策建议。
(详见刘洋等.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区块链金融模式综述与合规创新探析.金融发展研究.2019,7.)
4
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推动山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有力抓手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等维度,对山东省17地市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短板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山东省各地市绿色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各具优势和劣势。针对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
(详见刘莹. 山东省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综合评价.金融发展研究.2019,7.)
5
我国应通过分期投资、股权的合理运用、更加重视合同的履行性完善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在实践中尤其是上市公司领域内被广泛运用,但却纠纷四起,法院对其也是持质疑态度。对赌协议是投融资双方为合理分配资本市场投融资时的风险和收益、解决企业估值困境、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不完全契约关系等问题,理性设计的一种投融资途径,是商事实践理性的体现。通过合同法或者公司法路径分析对赌协议,改良对赌协议并提高其在中国的适应性。充分尊重商事自治和法律强制,借鉴Earnout条款和ThoughtWorks案,通过分期投资、股权的合理运用、更加重视合同的履行性完善对赌协议。
(详见张群辉. 对赌协议的规范分析与适法路径.金融发展研究.2019,7.)
6
农信机构信贷供给效率在“金融创新—突破约束”循环中不断提高
本文以A县农信机构为例,采取熵值法和单案例描述性研究方法,根据其各年度支农效率分解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其约束形成和破解机制,尝试揭示在各阶段影响其金融支农效率的约束因素。研究表明:根据该机构2004—2018年支农效率测算值,其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不同阶段。在约束形成和破解机制中,该机构扮演着稳定器、孵化器、放大器的角色,政府部门扮演着助推器的角色。遵循“农信社—农联社—农商行”的制度变迁路线,在“金融创新—破除约束—形成风险—金融创新”的循环中,该机构信贷供给效率不断提高并发展壮大。
(详见顾忠锐等. 农户信贷供给:效率、约束与创新——基于山东省A县农信机构的时间图谱.金融发展研究.2019,7.)
7
因地制宜借鉴信用保证基金的经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需要更好发挥政策性担保的增信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保证基金和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的成功经验,比较分析了两处信保基金有效运作的共性因素,提出了因地制宜借鉴信保基金经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详见邹德志. 信用保证基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经验及借鉴.金融发展研究.2019,7.)
8
绿色声誉能够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绩效
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bootstrap建立路径模型,检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并分析绿色声誉在两者间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实施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负向影响,然而伴随绿色信贷行为产生的绿色声誉能够有效改善其绩效。商业银行应加快绿色信贷发展步伐,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以扭转当前的负向效应;同时重视绿色声誉的作用,打造独树一帜的竞争力,降低绿色信贷风险。政府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日趋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支持,为商业银行可持续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详见张长江等. 绿色信贷能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吗?——基于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金融发展研究.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