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章推荐
1
绿色金融政策有效降低了单位GDP能耗
基于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评估绿色金融试点的政策效应,并进一步考察绿色金融发挥作用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政策效应显著,多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显示估计结果具有稳定性;现阶段,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工业产业绿色转型中介效应影响能源强度,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效应短期内尚不明显。因此,应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提升地方绿色金融实践能力,积极引导绿色资金支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工业绿色转型,聚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详见申韬等.绿色金融试点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吗?金融发展研究.2020,2.)
2
“营改增”政策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
作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由点到面推开的“营改增”增强了企业自觉适应市场环境的活力,其带来的巨大减税效应以及专业化分工效应是否会促使企业放弃被误认为“粗放型发展”缩影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呢?本文利用“营改增”这一准自然实验作为外生冲击,基于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且注重横向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中制造业业务增多,制造业业务收入增加。同时发现在“营改增”政策背景下,企业价值也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从“营改增”政策角度为多元化溢价论还是折价论的争议提供了部分结果,也为我国“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详见强国令等.“营改增”与企业经营决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20,2.)
3
过度自信的CEO拥有更高的总薪酬和股权激励强度
CEO过度自信是影响其自身薪酬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CEO的薪酬情况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在中国情境下CEO过度自信对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CEO比非过度自信的CEO拥有更高的总薪酬和股权激励强度以及更低的现金薪酬比例;同时,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CEO过度自信对薪酬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小和创新程度会强化过度自信与CEO薪酬之间的关联关系。
(详见邓伟等.CEO过度自信对薪酬的影响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0,2.)
4
人格特征对家庭负债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基于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及文献中普遍接受的“大五”人格分类法,本文实证分析了个体人格特征对家庭负债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不论是对于是否负债、负债规模还是负债比重,外向性的估计系数始终统计为负,而严谨性、顺同性和神经质这三个人格特质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开放性的影响则基本不显著。进一步地,顺同性特征明显、神经质程度高的个体更有可能过度负债。在使用2014年的人格特征变量对2016年的家庭负债进行回归以及尝试Lewbel(2012)异方差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问题的纠正后,估计结果依然与基准回归结果相一致。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男性更加严谨,女性则更加外向;农村地区居民的顺同性大于城镇地区,且相较于农村地区,城镇地区居民的神经质特征更为明显。最后,本文从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两个方面验证了人格特征对家庭负债行为的影响机制。
(详见周利等.人格特征与家庭负债.金融发展研究.2020,2.)
5
中国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者,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希望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帮助国内企业分散风险。在改革开放推动下,中国逐步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强国,其主要贸易伙伴遍布欧美、东南亚及日本、韩国等,制造业产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比较大。
(详见韦恩·M·莫里森(王宇译).中国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历史与未来.金融发展研究.2020,2.)
6
山东省如何构建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
防范和化解风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意义重大。本文借助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在微观层面上探索抓早抓小、实现监测全覆盖的有效路径,建立了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将各部门金融监管权“行使”中的协同和信息技术、网格力量等“手段”的合力融入其中。本文论述了该框架的理论基础,借助系统分析法,阐释了将“网格化”思路引入金融风险监测的必要性,从理论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开展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建设情况和其辖内两种网格化管理试点模式,进而指出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风险监测方式,且具有推广借鉴意义。最后,对下一步构建“平台+网格”矩阵式管理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详见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理论基础、框架建设及实践运用.金融发展研究.2020,2.)
7
发挥票据的融资功能助力企业融资
票据作为融资工具有成本低、融资便利等优势,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特殊的金融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票据支付实现应收/应付账款票据化并获得额外收益。但是,由于票据贴现的贷款属性、票据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性质以及票据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票据市场在发挥融资功能时仍受到制约。所以,在鼓励企业使用票据融资的同时,亟待在宏观审慎评估狭义信贷规模中为票据贴现单独创设信贷规模管理体系,推动票据“标准化”的良性发展以及打造票据市场稳定发展的综合体系。
(详见翟舒毅等.关于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0,2.)
8
我国养老金积累过于依赖由政府承担的基础养老金
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实质是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全球多个国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就我国的情况看,建立发展养老金三支柱体系是发展养老金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养老金的积累过于依赖第一支柱,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较慢。后续要进一步明确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改革方向,不断推进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发展,既要改革完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筹集和管理,又要扩大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的覆盖面,还要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计划。
(详见娄飞鹏.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与建议.金融发展研究.2020,2.)
9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具有倒U形影响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系统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在构造连续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基础上,对2007—2017年38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具有倒U形影响;(2)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的倒U形影响显著存在于股份制、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组,但在国有银行组中不显著;(3)价格效应是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产生影响的主要机制。本文研究有助于明确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后果,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详见黎梦瑶等.利率市场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基于我国38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