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作品
作品内容:
作者:刘燕
中国人民银行宁津县支行
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山东省金融学会一步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山东省金融学术研讨、社科普及、智库建设、服务现代金融发展的领军组织。作为基层央行一员,我有幸深度融入学会建设,借力学会平台,拓展了宏观思维微观导向,看到了拼搏向上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温暖,与学会共同在发展中成长。
“初识尚在懵懂中,再识已是同道人”。最早结识学会,是通过每年的摄影大赛,只知道这是一个社会组织。2015年工作调整,我来到调查统计科,开始“零距离”融入金融学会大家庭。之前干了近20年的外汇工作,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无所适从,急需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在角色转换的迷茫时期,前任科长的一番话让我在困顿中找到一丝光亮,他告诉我要充分利用金融学会这个平台,组织带领会员单位开展金融理论学术研讨,通过学会的力量发掘研究人才,拓展研究成果,培养研究优秀人才。等到真正融入其中,我才知道原来学会有这么多职责,学术研讨、社科普及、科研成果评选等,既能发挥金融智库的决策职能,又服务大众普及了金融知识。
学会教会我一直不间断学习,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通过多次参与省金融学会活动,我也慢慢地从一个“小白”转变为金融科普宣传人、重点课题撰写人。每年的重点课题中期报告会是省金融学会赋予我们的知识盛宴,犹记得第一次参加中期报告会的场景,看到那么多专家学者,那份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众多业内“高人”一起交流课题,听取专家的点评,对于一个学历不高、水平尚浅的初学者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和自豪,徜徉在金融研究的海洋里,至今让我受益匪浅。
“拨开云雾见青天,守得云开见月明”。从事学会工作期间,有幸参加过多次论坛,听专家学者分析经济形势、论述热点问题,感受金融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丰富了知识,更加开拓了视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了宏观思维方式,养成了每天必看安邦财经资讯的习惯,练就了将微观问题放置于宏观背景下思考的思维。从课题门外汉到指导辖区年轻人写作,紧扣经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汇聚各方力量开展研究,通过课题调研、座谈、研讨等多种方式,带动中支及县支行的年轻人都加入到课题写作中,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浓厚了全辖的研究氛围,真正发挥金融学会的组织功能,带动年轻人共同成长进步。2015年以来,参与或指导撰写的近20篇课题在分行获奖,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7篇。
学会带给我的不只是调研水平的提升,更是这种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的传承。组织科普活动是学会的一项重要职责,2019年,我有幸参与到总行“绿色金融全国巡展(德州站)”活动的组织承办中,整个过程,省金融学会给予了精准指导和大力支持,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山东省金融学会之所以能位列全国优秀社会组织所具备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让我“近距离”学习到了上下齐心勇攀高峰的精神。这次巡展是德州市金融学会第一次承办这么大型的活动,从框架到细节都是摸索,期间,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亲自把关会议各项材料。特别是在展览的前一天晚上,她刚到德州饭都没吃就第一时间赶往会场,从会场布置到展板审核再到解说员讲解,每一个细节都给予精心指导,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专业的力量、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正是这种专业和严谨的态度确保了巡展的顺利进行。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学会的帮助是全方位的,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熏染,锻炼了我的宏观思维能力,科研能力也在稳步提升。虽然和省内其他地市优秀科研人员相比,我依然是一个学习者,但与以往的自己比确实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文字水平、理论功底已脱去稚嫩,扎实了很多。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也让我悟出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具备无限潜力,关键是用不用心,只有真正的努力过、奋斗过,才会找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这种体会来到县支行以后更加明显,得益于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论坛和课题研究,工作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两年我多次在地方政府组织的会议中讲解金融科普知识,参与重点报告起草,报送多个专报件被县委书记县长批示;在全县经济工作汇报会上,我的发言多次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被冠以“专家”的称号,书记县长多次指导视察县支行,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带动县支行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长为政府领导眼里的“金融专家”,这都离不开学会的培养。
感谢学会,让我看到了奋斗拼搏的力量;感谢学会,让我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感谢学会,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感谢学会,让我更好更快的成长!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让我们迎着晨风和朝阳,致敬山东省金融学会这一个辉煌的40年,期待更加辉煌的下一个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