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作品
作品内容:
作者:郑方敬 / 滨州市金融学会
省金融学会喜迎四十华诞,转眼与她已相伴十八个春秋。十八年来,她给我的印象是老师,是良友,是我作品的园丁,更是我个人成长的孵化器。作为山东省金融学会个人会员及金融研究战线上的一名普通研究工作者,尤其感恩于她在课题研究、学术研讨与基地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感动于省金融学会秘书处的同志们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一、劝以学,课题承担活动重启我学习之路
我八十年代末毕业于山东大学,随后进入人民银行县支行工作,期间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系统地开展与经济金融理论相关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学习范围也仅限于业务规章与应知应会的日常业务知识。这种状态直至2004年调入市中心支行才被打破。山东省金融学会每年都组织重点课题研究活动,我于那年开始接手这项工作。通过承担省金融学会的具体研究撰写任务,我发现原有在学校的知识储备根本无法胜任课题研究工作。一开始,我只是从课题涉及的主题开始进行搜寻化的学习,后来进一步感觉到只有通过专业书籍和更加系统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才能让自己适应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自此,我开始重新系统阅读经济学一般课程性知识、产权与公共选择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书籍理论,并订阅、学习经济学核心期刊,学习和了解金融研究前沿进展状况。
重启学习之路,使自己在课题研究的理论视野、研究深度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也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事和省金融学会专家的认可。十八年来,我主笔承担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15项,获得三等奖以上表彰10多次,多数成果被省部级以上核心期刊采用。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地方政府专报件,被市领导批示13次,对经济金融决策发挥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导以思,学术研讨活动打开我思辨之门
思辨是学术研究乃至思想的灵魂,而我的思辨之“窍”是在参加了几次省金融学会学术研讨活动之后才被打开的。长期以来,我的写作习惯是“一气呵成”式,写完也不会去思考文章的逻辑是否严谨、论据是否充分得当等,更不想修改。然而第一次参加省金融学会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第一次领略到逻辑的重要性,第一次认识到我是如何跑题的。自此,我开始有意识地训练与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十八年来,我累计参加省金融学会组织的课题研讨15次,参加省金融学会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3次。课题与学术研讨活动,使我逐步学会多维度地对事物或主题予以思辨,诸如现象与本质、是与非、因果逻辑及辩证等等。随着思辨能力的提高,捕捉、跟踪、挖掘事物与问题的能力随之提高,这样也使我取得了更多的研究成绩。以参加省金融学会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的一次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为例:山东三星集团是省金融学会在邹平市挂牌成立的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邹平市2000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崛起,连年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并一度进入前二十几名。2008年,省金融学会组织山东大学等高校学术委员、滨州市金融学会对三星集团所代表的工业可持续现象及“邹平现象”联合进行学术研讨活动。根据学术委员之间的思辨结果及其指导,我有幸承担最终执笔任务,撰写的“高速经济体中的金融先导现象与结构决定”获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三等奖,进一步修改撰写并向省政府呈报的《邹平县经济异军突起的轨迹考量——地方政府的市场作为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获省政府领导签批。
三、沐之恩,金融学会哺育我成长
十八年来,我亲历了省金融学会的快速成长,学会也哺育、见证了我的成长。得益于参加省金融学会活动的收获,我个人在学术研究和工作的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获。
加入学会以来,我承担规划、调研和执笔的省金融学会及上级行下达的重点研究课题任务30余项,获分行、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三等奖以上表彰20余次。近十多年来,我作为执笔人撰写的20多篇调研报告、专业论文在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其中独立署名4篇。我执笔的100余篇调查或研究报告被总分行刊物转发,20多篇报告被地方政府领导签发批示,5篇被上级行领导批示。期间,我执笔的《李庄模式:担保制度与契约关系的变迁与替代》被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入《中国小额信贷案例选编》,被电话咨询60余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推广效果。我主管的业务连年获分行专业考评优秀,且个人也于2018年取得了高级经济师的资格,这些都得益于在省金融学会的这段成长经历。
感恩山东省金融学会,我永远的摇篮和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