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作者 / 益虎、王刚胤、李晓霞、郝兆峰、刘继明、公 强、刘冠银、李赫楠、周元元
摘要:本文从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入手,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做实“产业振兴”。农业“新六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是适应新时期三产融合新趋势、新特点,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效率的维度,采取的加速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化、激活农村市场要素的创新实践。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是金融的天职。商业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更加地关注乡村农业“新六产”的振兴,以此来快速实现发展动能切换,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
从研究方法看,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在借鉴国外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供应链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对标山东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总结梳理农业银行在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过程中的九类主要服务模式,并对目前服务模式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政策、产品等方面的障碍进行了归纳。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有关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应当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将农业“新六产”作为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攻坚方向,要重点在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上作文章。第二,随着农业重点领域改革提速,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产业承载空间快速扩容,产加销一体、贸工农协同、产业链条完整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上述特点也导致融资主体规模化,融资需求圈链化,保形式多样化,综合需求多元化,支持渠道互联网化,需要商业银行积极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改变内部管理流程,以适应融资需求变化。第三,山东省2007年到2017年农业“新六产”发展,实现了“上台阶”式的增长,“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因素更多地支撑了农业“新六产”的快速发展;从实证结果看,农业“新六产”发展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来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3.041个百分点的提升。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11年间(2007-2017)山东通过发展农业“新六产”带来的农民增收占农民实际增收的比例为85.7%。第四,银行业结构在支持农业“新六产”的作用方面效果复杂,从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度看,随着集中度提高,对农业“新六产”提升作用在下降,这说明在农村县域地区并非大型商业银行份额越高越好,银行业支持农村产业振兴更需要专业性,避免盲目性,需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竞争力度。从农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效应看,做大县域市场份额能够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在考虑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后,县域农村人均GDP越高,农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效果愈发显著和有效。
导 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商业银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创新价值。
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文献检索和理论研究。
第二部分研究分析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
第三部分从商业银行支持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的具体实践出发,归纳梳理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服务模式探索创新。
第四部分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
第五部分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二)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主要采用了权威网站发布统计年鉴数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省金融办、wind数据库公开数据,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内部资料数据,所有数据均真实有效。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农业“新六产”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的新发展、新创造,是山东省总结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和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成功模式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本文立足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金融实践,从理论研究入手,在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开展系统性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及融资现状,立足商业银行视角,探索分析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创新模式,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加大农业“新六产”金融支持力度的相关对策。本文首次对山东近11年农业“新六产”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农业“新六产”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成效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了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成效及制约因素,对理论和金融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农业“新六产”概念与内涵
(一)“新六产”的理论渊源:六次产业化。
(二)“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一是起步阶段—农工商联合经营;二是初级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发展阶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新时期三产融合发展典型特点。
一是市场形态线上线下并存;二是信息技术提速三产融合;三是三产融合模式多样;四是利益联结机制和产业链价值分配方式变化。五是农业开放力度加大。
(四)“新六产”是农村“三产融合”的新时代实施路径。
在“新六产”发展模式探索上,山东省政府出台《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围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以及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型发展”,对传统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构和提升。
二、金融支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综述
(一)产业融合发展理论。该理论研究的是产业发展规模、周期、影响因素、资源配置等问题。
(二)产业链理论。本文研宄的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就是通过对农业的产业链进行延伸,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方面效率提高,加工成本以及流通成本降低,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经济利润提高和农民增收。
(三)产业集群理论。农村三产融合在更高级发展层面,突破单一产业链延伸的范畴。
(四)供应链金融理论。一是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二是农村供应链金融分类;三是农业供应链金融主体界定。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 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分析
一、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2016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农业“新六产”作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二)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三)产业承载空间快速扩容;(四)主体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五)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六)农业重点领域改革提速。
二、农业“新六产”相关金融需求分析
金融支持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截至2018年末,山东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一,与农业农村领域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金融供给明显不足。农业“新六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涉及多个产业、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在金融需求方面呈现五个方面的“新特征”:
(一)融资主体规模化;(二)融资需求圈链化;(三)担保形式多样化;(四)综合需求多元化;(五)支持渠道互联网化。
第三章 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农行实践
作为服务“三农”、践行普惠金融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促进“新六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实践经验。本部分对标山东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对农业银行在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过程中的九类主要服务模式进行了系统归纳。
一、终端型业态金融服务
(一)“产业链延伸金融”服务模式;(二)“特色金融”服务模式;(三)“政府增信”服务模式。
二、体验型业态金融服务
立足农业多种功能的挖掘与拓展,为促进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老、节庆采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提供整套金融服务方案。
(一)“园区多业态复合金融”服务模式;(二)“旅游扶贫”服务模式。
三、循环型业态金融服务
立足农业资源化利用,为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提供金融服务方案。
(一)“园区联动”服务模式;(二)“乡村振兴示范村”金融服务模式。
四、智慧型业态金融服务
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为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提供金融和手段支撑。(一)“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二)“物联网共享金融”服务模式。
五、金融支持“新六产”制约因素分析
(一)数据来源渠道不畅;(二)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仍不够牢固;(三)支持农业“新六产”信贷投放不够均衡;(四)支持农业“新六产”的金融产品适应性不强;(五)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待强化。
第四章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
本章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明确山东“新六产”发展方位,对乡村振兴带动效应,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升级路径和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一、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分析
对于农业“新六产”发展的评价指标的构建分成两个层次。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三个维度作为“第一层级”指标。“第二层级”指标是对这三个维度的细分。
二、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农业“新六产”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
研究方法方面,建立一个回归方程分析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与农村生活富裕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了Engle和Grange提出的协整方法,来检验变量之间协整的关系。
三、金融结构影响农业“新六产”的内在机制及门限效应分析
本部分实证思路,一是突破已有的线性研究视角,从更深入的视角分析金融结构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门限效应及非线性约束机制;二是不限于融资结构指标,从农业区域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和资本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对金融结构进行较为全面的衡量分析;三是更有针对性的山东区域经验证据。本部分实证设计利用山东省各市87个县域(包含近年撤县设区的县)面板数据得到的研究结论,将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金融支持和推动农业“新六产”升级发展提供理论与经验证据。
五、研究结论
本章三个实证从农业“新六产”发展评价、农业“新六产”发展对农民增收影响、金融机构影响农业“新六产”内在机制及门限效应三个层面出发剖析了,农业“新六产”发展态势、影响及银行支持其发展成效。实证结果显示:一是2007年以来,山东农业“新六产”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2008-2012年发展速度最快,2013-2015发展速度放缓,2016-2017年发展速度虽然有所提升但较2008-2012年仍显不足;二是山东农民人均收入对农业“新六产”发展指数的弹性为3.041,即当农业“新六产”发展指数每增长1个百分点,则会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41个百分点,说明加快农业“新六产”对农民增收作用效果显著,是现阶段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三是银行业结构在支持农业“新六产”作用效果复杂,从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度看,随着集中度提高,对农业“新六产”提升作用在下降,这说明在农村县域地区不是大型商业银行份额越高越好,银行业支持农村产业振兴更需要专业性,避免盲目性。从农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效应看,做大县域市场份额能够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在考虑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后,县域农村人均GDP越高,农业银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升级的效果愈发显著和有效,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县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金融“活水”整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就更显著。基于上述实证结论,本章研究认为商业银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引导农业“新六产”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目前阶段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在助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业“新六产”)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激发县域农村市场要素,不断优化金融体系内部结构。通过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和资本市场结构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而助力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一方面,适度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建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另一方面,鼓励银行业在县域市场竞争,避免大型商业银行市场份额过大,所导致的产业升级“逆调节”效应。农业银行作为中国探索服务“三农”时间最长,服务覆盖面最广泛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县域地区要加速做大做强,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步伐。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金融结构作用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门限效应,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约束。注重实施阶段性的金融结构调整政策,在不同的金融结构门限区间内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同时结合山东经济的发展实际,对金融结构进行适时调整与优化,以适应不同要素禀赋结构下涉农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差异化融资需求。
第三,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同时也受到县域地区贸易开放度、研发投入强度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加强县域地区的国际贸易往来,加大山东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一带一路”、自贸区的深度对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积极突破传统农业弱质性、主体小而分散、生产方式差异化、主体增信能力不足等障碍。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术溢出等红利,重视技术创新活动并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有效释放农业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
第四,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增收或县域农村人均GDP增加,既是发展农业“新六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同时又对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加速升级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县域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扶贫问题,只有补齐收入“短板”,才能在更高层面促进农业“新六产”。
该课题获山东省金融学会2019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