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作者 / 左军、费日鹏、邴蛟
摘要: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长久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瓶颈。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在网络技术、数据技术、支付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金融机构走向农村,为乡村振兴出力、为精准扶贫提供平台,已具备现实条件。本课题从社群经济角度出发,运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等方法,在认真梳理了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及社群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现状和乡村社群经济的特性,系统分析了乡村普惠金融调查访谈结果以及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模式和发展难点,并以海尔集团与建设银行搭建的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例开展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一是从农村普惠金融相关理论及文献分析,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金融排斥和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主体,必须针对创新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精准性。二是从乡村普惠金融服务需求和供给分析情况看,乡村普惠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和综合,供给主体及方式同样日趋丰富。三是从实地调查研究情况看,农村知识水平有限、信用环境相对较差等原因,造成普惠金融水平普遍不高。第四,基于调查访谈及案例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应加快打造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从创建完善服务载体和触点、强化双向和互动、推动村社组织发展转型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满足乡村普惠金融需求。
导 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变化,为解决传统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社群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对我国新时期精准扶贫事业、优化农村治理及公共产品供给、新型农业经营形式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一是通过实地调研乡村普惠金融需求及特性,着眼于三农问题的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二是通过研究社群经济特性及机制,为提高乡村金融供给能力和水平提供决策建议;三是通过分析典型乡村普惠服务平台案例,为如何借鉴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解决“三农”痛点提供思路。
(三)研究内容
首先对社群经济及农村普惠金融进行文献分析,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深入研究社群经济作用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制;其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对当前农村普惠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并以建设银行与海尔集团联合搭建的“裕农小顺”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案例进行分析,利用经营数据深入研究该模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探索改进提升建议,为促进其他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研究方法是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
(五)本课题理论创新或应用价值
该模式非常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体现出的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理念为化解“三农”痛点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 基础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社群的定义和特性
1.社群的定义: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稳定群体。
2.社群的特性:一是交互;二是融合;三是开放。
3.社群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二)普惠金融定义和特点
普惠金融的关键在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金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则需要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农民获得基础性金融服务的便捷度及服务质量,降低融资成本。
(三)相关理论基础
1.金融排斥理论: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
2.不完全竞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情况无法通过现代手段完全掌握,在市场主导的金融环境下无法培育出有效运行的农村金融市场,因此需要政府的适当介入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因素的作为补充。
3.社群经济理论:社会学上的社群或社区(Community)是指“基于强烈的人际互动关系构成的相互信任的一个群体”,信任是建立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过程即社群构建的关键点。
(四)国外研究现状
1.社群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方面:国外研究关于社群的研究主要包括社群经济和社群网络,其中社群经济被作为一种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社群网络则是指因血缘、地缘、共同教育和工作经历等人与人之间“强关系”为基础的“社群网络”。
2.农村普惠金融研究方面:Hugh T. Patrick(1966)提出了两种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即“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
(五)国内研究现状
1.社群经济研究方面:一是社群经济对农村扶贫、农村治理和农村产业发展的研究;二是社群网络对经济绩效的研究;三是社群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和营销研究。
2.农村普惠金融方面:农村普惠金融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存在的必要性等方面。
第二章 乡村普惠金融发展相关现状
(一)乡村普惠金融需求
1.需求新特点:(1)融资需求更加旺盛;(2)互联网冲击方兴未艾;(3)社群细分更加多样。
2.需求痛点,主要表现于:(1)信贷融资要素进一步改变,可满足性不强;(2)脱媒化融资方式进一步丰富,可选择性不够;(3)保险理财业务进一步发展,可增值性不高;(4)基于交易的金融服务进一步繁荣,可获得性不足。
(二)乡村普惠金融供给情况
目前,我国涉农领域已经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新型金融机构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金融供给体系。
(三)乡村社群经济特性
1.传统农村社群特性。
2.新社群特性:一是社群网络化;二是技术智能化;三是参与多元化。
第三章 乡村普惠金融实地调研研究情况
(一)调研总体情况
针对农村支付方式及需求、农业产业经营、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农村信贷需求等方面开展调研。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农村农户、农村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调研地点主要为莱西市、平度市部分乡镇农村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农村老龄化、低学历情况比较明显;2.电子支付方式与大量现金使用并存;3.金融需求潜力较大;4.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多样。
第四章 “裕农小顺”案例分析
(一)海尔集团“人单合一”模式及日日顺乐农
1.“人单合一”模式:一是生态圈的共创共享;二是社群生态的触点网络;三是生态收入的即时价值。
2.日日顺乐农农村社群生态平台:日日顺是海尔集团旗下综合服务品牌,以社群为基本单元,致力成为物联网时代开放的引领平台,旗下有物流、乐农、乐家等产业平台。
(二)建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建行推出的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是指在建行不具备传统物理网点建设条件的县域乡镇、农村、城市郊区、开发区所辖村庄、环境相对封闭的学校、工厂、社区等地区,以与第三方合作为主,利用其在上述地区的自有渠道,为周边农村客户提供银行助农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查询、消费结算、理财、保险、贵金属等金融服务及合作方非金融服务的综合性普惠服务。
(三)“建行裕农通+日日顺乐农”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1.“裕农通+”平台互联;2.裕农通服务出海;3.账户出海落地应用;4.普惠金融创客赋能;5.善融扶贫公益出海 。
第五章 社群经济视角下构建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对策建议
(一)细分客群开展批量化营销
随着人口结构和社会的不断演变,普惠客群的消费需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中国社会催生出越来越多新的细分客群。因此,围绕客户挖掘需求,必须要细分客群,提供差异化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是持续深耕天然社群;二是积极组建、融入社群。
(二)建立完善农村触点网络强化双向互动
一是挖掘现有触点潜力;二是建立新触点;三是注重社群交互强化忠诚度。
(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采取“固定渠道服务+ 线上和移动服务+ 柜员流动服务”的模式,依托资产、负债、支付、保险等多种产品组合,满足广大农户在平台办理取款取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还能办理投资理财、保险、贵金属、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切实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也为银行涉农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积极推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传统的合作经济发展形态向现代的社群经济发展形态转型
一是加强社会资本积累;二是进一步拓展合作社功能尤其是金融服务功能;三是积极引入外部社会力量拓展合作社外部融资渠道。
(五)积极发展村社型合作金融组织
合作金融组织必须立足乡村村社本身,调动村社内部和外部的要素充分流动,助力集体经济发展本村新产业、开发新功能。
积极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农业经营主体当前主要贷款方式还是以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为主,在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联保互保,企业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进行增信,与银行相比,地方担保公司可能更了解当地农户,合作社以及农场的生产经营情况,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更强,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成本和风险水平,因此,加强与国有担保公司、地方私有资本担保公司的长期业务合作,并为之创造较为优惠的贷款条件,有助于迅速提高涉农贷款的发放规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