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作者 / 王俊寿、刘长霞、冉广旭、赵进、张秀民、王晓、李文克
摘要:本文旨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下,对银行供需矛盾、目标状态及演进路径进行系统研究,为实现供需匹配及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对策依据。为此,本文提出“非均衡—负熵流—超对称”理论框架,论证银行供需的现实状态为非均衡状态,明晰银行供需的演进目标为超对称状态,引入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负熵流,驱动银行供需从非均衡状态向超对称状态演进。本文提出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路径在于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即巩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基础,增强银行机构内生动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畅通银行业功能发挥的机制渠道。
一、引言
本文旨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下,对银行供需矛盾、目标状态及演进路径进行系统研究,为实现供需匹配及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对策依据。为此,本文提出“非均衡—负熵流—超对称”理论框架,论证银行供需的现实状态为非均衡状态,明晰银行供需的演进目标为超对称状态,并引入负熵流概念,系统设计银行供需从非均衡状态向超对称状态的演进路径。
二、理论框架:非均衡—负熵流—超对称
本文运用系统思维和演化思维,引入经济学、物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提出“非均衡(Disequilibrium)—负熵流(Negentropy-flow)—超对称(Super-symmetry)”理论框架,用以阐明银行供需的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并探讨从现实状态向理想状态的演进路径。
(一)银行供需非均衡状态。
非均衡(Disequilibrium)是指经济学理论中供给与需求不等的状态。
(二)银行供需超对称状态。
本文将银行供需的超对称状态作为演进目标,尝试通过一定的演进路径,推动银行供需实现超对称状态。
(三)负熵流调节驱动机制。
本文引入负熵流的概念,基于银行供需系统是一个服从耗散结构的远离非平衡态非线性开放系统,因而深化银行体系改革能够作用于银行供需系统,使其达到有序状态,即推动银行供需由非均衡状态向超对称状态演进。
三、现状分析:银行业市场非均衡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经过市场化改革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但随着实体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银行体系供需非均衡问题日益突出。
(一)供给而非需求成为制约金融作用发挥和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方面。
1.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作用弱化;
2.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风险管理作用弱化;
3.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弱化。
(二)结构而非总量成为制约金融体系优化和银行自身发展的主要问题。
1.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规模与直接融资规模失衡;
2.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作用功能结构性失衡;
3.银行资金结构与企业需求结构失衡。
(三)质量而非数量成为制约银行践行新发展理念要求的主要短板。
1.银行金融服务有效创新不足;
2.银行金融服务协调性不足;
3.绿色金融发展能力不足;
4.金融对外开放水平不足;
5.普惠金融发展质效不足。
四、实证检验:银行业供需均衡关系检验
本文按照相关性、重要性、可得性原则选取统计指标,研究构建经济社会金融需求和银行业供给效率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探讨银行供需均衡关系。
(一)经济社会金融需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1.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2.数据插值及无量纲处理。
(二)银行业供给效率测度指标体系。
1.测度体系设计;
2.评价得分。
(三)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转型的实证研究。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经济社会金融需求与银行业供给效率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将经济社会金融需求得分、银行业供给规模得分、银行业供给结构得分、银行业供给创新得分、银行业供给质量得分视为五个时间序列变量,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1.平稳性检验;2.格兰杰因果检验;3.构建VECM模型。
五、负熵流驱动: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探索
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状态为超对称,即每一个对于银行的合理金融需求都有一个作为“超对称伙伴”的金融供给与之相匹配。换言之,即银行业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为此,需要在银行供需系统引入负熵流。银行供需由非均衡向超对称状态演进的负熵流驱动过程,既是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更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过程。特别是当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再要改进不得不损害一些既得利益,为了整体改革效益的提升,要更多地按照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标准来深化改革。本文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下,引入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负熵流,驱动银行供需从非均衡状态向超对称状态演进,具体路径在于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一)巩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基础。
1.正本清源,治乱象促合规;
2.辨证施治,结构性去杠杆;
3.通经活络,出清不良贷款;
4.刮骨疗毒,妥处问题机构。
(二)增强银行机构内生动力。
1.牵住“牛鼻子”,深化公司治理改革;
2.扭住“调节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3.用好“指挥棒”,深化绩效考核体系改革;
4.校准“风向标”,深化正向激励与反向退出机制改革;
5.疏通“活水渠”,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提升原动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2.提升经营力,增强资金运用能力;
3.提升服务力,匹配实体经济需求;
4.提升科技力,赋能高效合规发展;
5.提升组织力,优化机构体系设置。
(四)畅通银行业功能发挥的机制渠道。
1.畅通银行对宏观政策的传导机制;
2.畅通银行对监管要求的落实机制;
3.畅通银行与保险之间的互补机制;
4.畅通银行与直接融资渠道之间的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