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摘要
日前,山东省金融学会秘书处联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外汇综合处在齐鲁银行举办了“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小银行、企业国际业务发展”研讨沙龙。与会专家就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与起因,对国际收支及银行、企业国际业务的影响,银行及企业应对之策,同业吃紧背景下银行如何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融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核心及影响
(一)从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看,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长期逆差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表面原因,贸易战只是美国的手段而非目的,根本原因是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彭红枫教授认为,理解中美贸易战,要首先了解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总体上看,过去十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由经常项目账户和非储备性金融资本项目账户双顺差,转变为两个账户反向变动成为常态。分类别来看,经常项目方面,我国货物贸易持续顺差,这也是过去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服务贸易近几年一直都是逆差,一方面源于境外旅游逆差迅速增大,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借旅游进行境外投资;另一方面源于知识产权使用费(包括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逆差,这一部分逆差有扩大趋势。非储备性金融资本账户方面,直接投资主要由国企主导,一直很平稳;证券投资由于限额管理,波动也不大;其他投资包括存款、贷款、信贷等,是非储备性金融资本账户波动的主要来源。虽然美国对中国在服务贸易和非储备性金融资本账户顺差较大,但由于货物贸易方面的巨额逆差,美国对中国的整体逆差仍然很大,这也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表面原因。
然而,中美贸易失衡是结构性失衡,也是美国将国内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结果。美国政府无视对中国服务贸易和非储备性金融资本账户顺差快速增加过程中中国政府的努力,无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禁售造成对中国货物贸易账户巨额逆差的影响,而是一再地指责及威胁中国,这说明贸易战只是美国的手段而非目的,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本原因是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导致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引起人民币汇率下跌。彭教授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导致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由于贸易战涉及的中国和美国的产品范围并不对等,贸易战必定会打破原有的贸易格局,进而可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下降和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引起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在6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盘中击穿6.51,创2018年1月11日以来的新低。自4月2日汇率转折以来,三个月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贬值超过2500个基点。当前的汇率下行主要是因为受到短期负面情绪的扰动,此外,在岸与离岸市场汇差所诱发的套利交易也对汇率趋势有一定的解释力。目前我国拥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虽然我们可通过抛售外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但这会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进一步引起国内利率水平上升,进而导致经济下滑,使我国中小企业受到更大的损害,并造成国内就业机会下降。
(三)中美贸易摩擦将导致进口付汇需求加大、出口收汇规模缩减,企业对银行贸易融资、汇率避险等产品需求将增强。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外汇综合处处长毕德富认为,对美出口收汇方面,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企业总体影响有限,企业将通过协商、让利、产能转移等方式应对化解;但中长期看,负面冲击不容忽视,贸易摩擦使我国出口产品失去价格优势,动摇贸易伙伴信心,加剧国际市场竞争,降低企业利润率。对美进口付汇方面,根据前期谈判进展,中国拟扩大对美农产品和能源等产品进口,将加大对美进口需求,扩大对美付汇规模,若双方进一步采取制裁措施,提高大豆等农产品进口成本,也将加大进口付汇压力。总体而言,从中长期看,由于进口付汇需求的增大和出口收汇规模的缩减,我省对美贸易顺差规模将有所萎缩,总体收付汇顺差也将有所收窄。企业对进口付汇业务需求量更大,在能源和农产品进口方面,对银行贸易融资、汇率避险等产品需求也将增强。
二、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银企应对措施
(一)注重政策风险管理,并紧跟国家政策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彭教授认为,从中央政策取向上看,关于中美贸易战有两点可以断定:一是金融业双向开放是一定要推进的;二是在服务贸易项下的知识产权使用费等的逆差还将扩大。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应对之策,一是要认识到我国与美国、发达西欧国家的贸易纷争将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银行、企业在与以上国家业务往来时要更加重视政策风险,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二是要紧跟国家政策,紧扣“一带一路”开展业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做好国际业务对手国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相关的服务需求等应对措施。山东大学金融学院陈晓莉教授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将是一个长期的存在,非个体偶然事件,可能反复、多次出现,对银行而言,一是国际业务或将面临对手国改变,需做出适应调整;二是贸易受阻情况下直接投资或将增加,如何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并提供相应服务是银行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转变经营理念,最大化发挥人才优势,由单一“融资”服务向“融资+融智”服务转变。彭教授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牌照限制,银行业过去依靠牌照垄断开展融资业务获取单一利润和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然过去。银行在经营风险增大的形势下,要转变经营理念,由“融资”转向“融资”+“融智”,通过给客户提供智力支持获取中间业务收入。与融资服务相比,“融智”服务更有附加值、更具差异化,更有利于培养客户忠诚度。此外,要发挥好人才优势,目前银行业普遍存在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大量配置在柜台等从事重复、单一劳动的状况,无法最大化发挥人才优势。下一步,配合“融智”业务发展,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发挥,人尽其用,切实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同业吃紧背景下银行为企业提供境内外低成本资金融通问题
(一)企业对跨境融资利用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汇率风险厌恶、融资价格变动等是制约跨境融资利用不足的原因。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跨境办副处长邢庆伟认为,当前山东对于跨境融资政策的利用非常不足,银行自身和银行在帮助企业寻找各种途径低成本融资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如跨境资金转让、出口信用保险等,其中,中信保对于业务量在出口在3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客户提供财政贴息业务,但从调研情况看,很多企业不知晓这一业务。下一步,银行要加强与企业、中信保的沟通合作,减少企业、产品间的信息不对称,把好的产品和政策及时推广给客户。
导致跨境融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齐鲁银行副行长朱宁、齐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王飞雪、山东海阳集团财务部部长高涛等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决策权往往掌握在企业所有者而非财务人员手中,而银行向企业推介跨境融资产品的对象主要是财务人员,导致企业融资决策者不掌握低成本融资工具信息。二是企业存在汇率风险厌恶。中国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财务总监王海磊表示,跨境融资需要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生产企业为了保住经营成果,不愿意承担汇率风险,制约了对跨境融资工具的利用。三是跨境融资成本变动。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贸易金融部高级经理王征认为,今年以来,境外融资成本较高,与境内融资相比价格优势不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融资业务发展。
(二)相关建议。
一是要积极运用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毕德富处长认为,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连续出台了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允许内保外贷资金调回境内使用等政策。各行要在政策框架内通过借入外债等方式融入境外低成本资金为企业服务,也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企业通过外债、跨境担保的途径运用境外资金,缓解资金难题。
二是运用外汇储备委托贷款为企业融资。毕德富处长认为,为使外汇储备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战略大局,外汇管理部门开辟了委托贷款等各类渠道,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提供外汇资金,着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企业“走出去”、重点领域进出口等领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符合条件的银行和企业申请通过此渠道运用低成本资金。
三是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王晓莉教授认为,在利差收窄情况下提供低成本资本是个悖论,目前金融发展的底层逻辑是去中介化。因此,要转换思路,大力发展债券等直接融资,同时,银行要增强客户体验,加强小企业外汇管理服务并提供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