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作者 \ 初明锋、周登宪、孟宪东、韩薇、赵海军、许加宏、韩鹏、徐惠娟、张小素、关健、申苹、张彤、王文妍
摘 要
发展农业新六产是促进农业、农村与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使用科埃利的生产经济分析框架,深入阐述了产业融合促进乡村增收增益的“1+2+3”加法效应和“1*2*3”乘法效应,即产业相连增加要素投入、创造新供给和产业相融创新要素投入、培育新业态,二者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增益增收,以及两种效应下金融支持发挥作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引入菏泽市农业新六产的发展模式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包括立足一产、“接二连三”模式,发展二产、“前伸后延”模式,创新三产、“功能拓展”模式,分析每种模式的运行及蕴含的加法和乘法效应;其次,从农业龙头企业增信、农产品流通链金融、专业农业园区金融辐射等方面陈述了菏泽市金融支持新六产的具体做法;接着,分析了新六产中金融供给存在的配套政策欠缺、供给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善信用环境等促进金融支持新六产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
本文在深入研究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增收效益及与金融供给的作用机理的逻辑基础上,引入了菏泽市农业新六产的发展模式及金融支持方式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金融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更全面认识农业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新举措,而且对于推广农业新六产模式、探索全面实,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还不完善, 对于公开数据的使用也不到位。政府部门之间和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导致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数据由于搜寻成本和数据处理成本较高, 可用性较差。
二、文献综述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于农业新六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农业产业融合的涵义、模式效果、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的分析评述,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对农业新六产的融合模式探讨较多,但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模式、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则较少涉及。本文不仅在理论上研究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增值效应以及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的作用机制,而且以案例的形式分别概括分析了菏泽市农业新六产的发展模式、金融对农业新六产的支持方式,在当前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于如何有效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推进农业新六产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开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最终目的是使农业、农村与农民获得较以往更多的收益,实现乡村振兴。本部分使用科埃利的生产经济分析框架(周立等,2018),阐述三产融合带来的“1+2+3”加法效应和“1*2*3”乘法效应,以及两种效应并存、互动,实现乡村增值的作用机理。
(一)“1+2+3”加法效应:产业相连增加要素投入、创造新供给
加法效应指通过一二三产业相连,提升乡村产业的供给能力。点 至可以说明加法效应的实现。当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连接时,一方面增加了产出和投入的种类,另一方面促进了原有产出和投入的进一步利用。
(二)“1*2*3”乘法效应:产业相融创新要素投入、培育新业态
乘法效应指通过一二三产业相融,即同一产品的不同环节向同一个市场主体集中的过程,以此创造乡村产业的新业态,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新业态体现为生产函数的变革。点至可以说明乘法效应的实现。当一二三产融合时,一方面对原有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和创新,另一方面,催生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产业升级。
(三)加法效应、乘法效应共同作用,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融合,需要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紧密互动、共同发挥作用。加法效应侧重于产业相连增加要素投入,创造新供给;乘法效应侧重于产业相融创新要素投入,培育新业态,更强调乡村多功能性地开发和更有效地资源配置。没有加法效应,乡村的新供给不会出现,新业态就无从谈起;没有乘法效应,乡村的新业态也难以形成,新需求就无法满足。两种效应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乡村产业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的全面提升,进而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四、菏泽市农业新六产发展模式
(一)立足一产,“接二连三”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加工企业的集群集聚,并推动休闲、旅游及文化等衍生产业综合发展,进而带动乡村振兴。如菏泽市拥有丰富的牡丹资源,菏泽利用这一农业特色优势,不仅建有中国牡丹园、曹州牡丹园、曹州百花园等旅游观光基地,还创办了尧舜牡丹产业园、冠宇牡丹产业园等一批牡丹加工企业,促进了牡丹产业的精深加工发展。
(二)发展第二产业,前伸后延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围绕某一农产品的种养和加工,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伸产业价值链的目的。这种模式下,向前融合实现与农资供应、育种、涉农服务等一体化,向后融合实现与精深加工、物流运销等一体化。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从土地到餐桌有机循环乳业产业链模式”。通过发展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牛肉加工、饲料加工等一系列产业,丰富了产业链条。
(三)通过创新第三产业,实现功能拓展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开辟传统特色商品的销售新渠道,重点展示和推广丰富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旅游资源等,宣传带动特色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农业、旅游和电子商务的融合协调发展。如,菏泽牡丹区创意家具小镇顺应“互联网+实体经济”潮流,以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园区网络销售”+“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电商发展模式,集聚家居产业生产、设计、销售、仓储、物流企业,形成“宜产、宜商、宜居、宜创、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型人文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
五、菏泽市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情况
(一)农业龙头企业增信带动新六产发展
以产业链中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银行+龙头企业+关联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银行+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方式,商业银行在为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为其上下游的企业或农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帮助农业龙头企业扩展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如郓城农商行大力支持山东郓城华宝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针对建厂初期贷款难,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在生产经营瓶颈期,量身定做资金支持方案,在转型升级急需资金期,给予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
(二)农产品流通链金融支持新六产发展
辖内各涉农金融机构以农产品订单为节点,通过“农产品流通销售企业+种植基地+农户”模式,围绕支持农产品流通链的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链上的农业企业、贩销大户、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经营主体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帮助有实力的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专业农业园区金融辐射新六产发展
通过“专业园区+生产企业+服务中介+采购商+农户”的模式,菏泽中支引导商业银行对农业园区实施信贷倾斜,对特色农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推行贷款“直通车”服务,实行“一站式 ”、“全代理”等措施,全方位提高办贷效率,优化金融服务。
(四)基于地域产业特色的金融专业化助力新六产发展
例如,曹县农商行围绕“一镇一品”,跟进特色信贷服务,建设主题银行。如,大集镇“淘宝村”集聚,将大集支行定位为电子商务主题银行,并量身定制“电商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六、金融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政策有所欠缺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虽提到了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更好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但没有具体操作细则说明,也缺乏财政、金融、监管政策相结合、正向激励的扶持政策体系,现有政策更多是对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安排。
(二)银行信贷供给仍显不足
从调研情况看,菏泽市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与银行提供的资金供给之间仍存在25%-45%的缺口比例;一些小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缺口比例高达70%。随着新六产发展进程的推进,产业链条的延伸,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决定了其资金需求已不仅仅是“小额、短期、分散”的周转式需求,而更需要“长期、大额、集中”的规模化资金需求。
(三)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够
新六产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既不同于传统农业、传统农户,也不同于单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而是表现出明显的复合型特征。
(四)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个别县域信用风险没有得到改善且有传染趋势,部分企业和农户有还款能力而拒不归还贷款,存在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信心影响较大,致使银企之间信任危机蔓延。二是担保圈企业违约风险持续承压。一方面,个别大型骨干企业风险暴露以来,信用风险逐步向其互联互保的十余家支柱企业传导。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担保圈风险逐步暴露,不良贷款快速增加,互保及多户联保式贷款成为潜在不良贷款增加的高发点。
七、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使用科埃利的生产经济分析框架,深入阐述了产业融合促进乡村增收增益的“1+2+3”加法效应和“1*2*3”乘法效应,即产业相连增加要素投入、创造新供给和产业相融创新要素投入、培育新业态,以及两种效应下金融支持发挥作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引入菏泽市农业新六产的发展模式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包括立足一产、“接二连三”模式,发展二产、“前伸后延”模式,创新三产、“功能拓展”模式,分析每种模式的运行及蕴含的加法和乘法效应;其次,从农业龙头企业增信、农产品流通链金融、专业农业园区金融辐射等方面陈述了菏泽市金融支持新六产的具体做法;接着,分析了新六产中金融供给存在的配套政策欠缺、供给不足、创新不够、信用风险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新六产持续健康发展
新六产发展是不同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套完整全面的产业政策体系加以推进,在一系列产业政策中,创新农业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尽快出台农贷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对支农贷款实行减税或免税措施,并对那些积极为农业发展而使自身经营效益受到影响的涉农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政策性补贴,以激励其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
(二)探索支持新六产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一是新六产发展投资基金模式。当前菏泽新六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但仍面临农产品市场竞争不强、要素瓶颈制约等诸多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借鉴国内外及相关产业实践,通过设立政策性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二是政银保多位一体的金融支持模式。由政府财政投入的基金或财政性担保机构为新六产发展主体提供担保,由相关社会机构为从业主体提供评估抵押物或信用等级评价,由涉农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从业主体提供贷款产品,保险公司为贷款本金及产业发展提供保证保险的农业贷款模式,为新六产发展主体提供全方位、系统性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三)加大支持新六产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创新信贷类金融产品。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发挥其政策引导作用,探索创设中长期低息贷款品种,满足新六产发展对大额、长期的资金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性支农资金,加大对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力度;商业银行积极开发新六产发展新业态创新信贷产品。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充分发挥产业链金融支持模式,加大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开发符合从业主体资金需求和生产经营特点的信贷产品,按照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信贷额度和放贷期限。二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从事新六产发展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六产中小微企业依托“新三板”市场开展融资、并购和交易,发行私募债券、集合票据,加大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创新农村抵质押方式。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订单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存货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结合新六产发展从业主体的特点,探索运用农机具、大棚设施、仓储设备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扩大担保基金、担保公司等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新六产从业主体承贷能力。
(四)加大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力度,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地方政府牵头成立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领导小组,对资信不良的企业和个人决不姑息,狠抓负面典型,协助银行加大欠贷清收力度;将化解银行信贷风险、优化信用环境列入政府考核,落实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像抓环保、安保一样抓不良贷款化解,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责任追究,从而营造良好的区域信用环境。
该课题获山东省金融学会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