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作者 / 程青、李维国、张瑞香
摘要: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手段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消费生态圈发生深刻变革,围绕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满足消费主体迭代更新及其呈现出的新特征、新需求,各消费金融主体竞相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力求在新一轮博弈中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导力量,在过去服务我国广大居民消费领域跨期资金配置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倒逼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和创新,消费领域金融乱象治理提振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的信心和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如何破局和突围,扬长避短,借助科技赋能,在冲击和竞合中抓住新一轮消费市场发展机遇,在服务不断成熟的消费信贷主体有效需求、引领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实现银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金融服务客户的本源出发,从分析互联网时代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入手,运用消费信贷理论剖析商业银行面临的变革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大数据对推动消费信贷业务互联网化转型与发展模式再造的可行性和思路,并以某银行推出的线上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这一具有典型互联网基因的产品为例,对商业银行具体实践进行归纳梳理,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主要结论:(1)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线上化和场景化是未来发展方向。最大优势在于资金优势和线上线下协同优势。(2)业务创新需要良好的机制支持。消费信贷业务互联网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传统信贷业务的转型,而是运用大数据重塑经营模式,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思维和体制机制的束缚,适应消费市场发展和风险管理新要求。(3)商业银行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在数据资源整合、挖掘和应用方面仍有很长的路,需要回归为客户服务的本源,借助科技赋能取长补短,深挖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使大数据成为助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大数据在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挖掘等方面的诸多优势给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转型提供新的可能。运用大数据探索和构建兼顾融合与创新、发展与包容、风控与效率的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建立从客户识别准入、评级授信、风险防控到客户关系管理一整套标准化、低成本、可持续的信贷体系,必将推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和线上融资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服务普惠化、大众化问题。
(二)主要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3、比较分析法。
(三)拟创新之处与不足。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以分析环境的新特征、新需求为研究出发点;2、以大数据运用为研究切入点;3、以线上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为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偏于单一;2、分析不够透彻。
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一)经济转型期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强。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处于转型换挡的关键时期,增长动力由传统的依赖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投资、消费拉动转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
(二)消费主体迭代更新带来消费特征深刻改变 。
1、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消费主体迭代更新;3、消费结构升级加快;4、消费渠道互联网化。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随着消费信贷所处环境的演变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陷入被动局面,在客户定位、产品体系、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加快互联网化转型,推进数据运用和融合运营,实现由内而外适应新时代的转变。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变革。
1、从服务客户本源出发,重新审视和定位目标客户;2、从产品特点出发,重新构建差异化产品体系;3、从客户体验出发,重新设计业务流程;4、从实质性出发,重新搭建风险防控体系。
四、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重构消费信贷经营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大数据通过改变数据源、数据处理和运用能力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处理,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场景生态建设中,各金融机构纷纷尝试以大数据为依托,在技术红利的推动下重构消费信贷经营管理模式,探索一条成本较低、营销精准、运营高效、风险可控的业务发展新路径。
(一)可行性探讨。
1、有效降低信贷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2、精准洞察客户真实需求,提升客户体验;3、融入开放合作的竞争格局,实现多方共赢。
(二)转型路径思考。
商业银行要运用大数据思维,从数据源入手,对内打通各个业务环节与流程,对外加强与各方在资金端、场景端、渠道端等方面的合作,推动获客、支付、融资、服务、风控互联网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金融生态圈。
(三)具体实践。
1、实践探索。
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聚合客户基本信息、金融资产信息、交易信息、行为信息、风险识别信息等多维度的客户信息,构建起目标客户数据视图,应用到客户营销和信用审批、信贷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授信、差异化定价、精准化营销、市场化创新及自动化风险监控预警等全流程的大数据分析支撑,从而建立起从准入、授信、放款、监控、催收到客户关系维护全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管理,客户体验极大改善,业务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2、主要模式。
个人信用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模式大体有三种:(1)白名单客户准入模式(客户支撑型);(2)可信数据导入客户模式(数据支撑型);(3)“银行+互联网/消金平台+保险(担保公司)”三方合作模式(场景支撑型)。
3、实际效果。
(1)客户信息来源不充分,数据分析能力受限;(2)配套措施跟进不足,协同效应不强。
五、商业银行深化大数据运用的对策和建议
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供需两侧拉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提质增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被赋予新的使命,面对新形势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提升客户服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大数据应用,加强外部合作,拓宽信息资源和客户流量场景入口,完善内部配套体系建设,集成共享行内信息和资源,形成高效、协同的运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贡献,推动消费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跨越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加强跨界融合,构建多维度支撑的数据集市。
1、加强与第三方机构数据合作;2、加强消费场景数据导入。
(二)加强场景细分,深化大数据在场景共建领域的应用。
1、加强自身平台建设;2、积极拓展开放式场景;3、培育区域性特色场景。
(三)加强风控体系建设,深化大数据在智能风控领域应用。
1、开发和优化风险监控模型,丰富风险监控技术手段;2、完善输入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互联网合作引流的监控。
(四)加强配套体系建设,深化大数据在管理考评领域应用。
1、建立融合创新的管理机制。
(1)线上加强大数据在客户分析领域的应用;(2)线下加强营销资源的整合与跟进;(3)建立纵观基层的大数据文化体系;(4)建立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
2、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大数据打破传统业务体系下的条块分割,需要以科学高效整体的考评体系作为支撑。(1)破除分块利益优先的体系;(2)建立新项目单独考评体系。
六、结语
消费信贷业务线上化、场景化和普惠化是大势所趋,没有既定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参与者,面对来自互联网领域的冲击、竞争和挑战以及监管趋严的外部环境,要回归为客户服务的本源,借助金融科技赋能取长补短,进一步打破传统思维和体制机制的束缚,适应消费市场发展和风险管理新要求,深挖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使大数据成为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